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唐時升的《和形影神三首陶蘇皆言日月燈影余兼言水鏡影》
全文:
匆匆百年內,美好能幾時。
容華日消歇,我與爾共之。
今既異疇昔,後當異今茲。
百川東赴海,寧有西歸期?烈士雲徇名,千載令人思。
死者已冥漠,生者空漣洏。
身名孰親疏,此語不復疑。
舉酒相對盡,奚待勸酬辭。
遭遇有窮通,希世有巧拙。
念子實勞生,我於茲事絕。
蹙額寧有憂,開顏亦非悅。
萬變紛在前,何嘗起分別。
諸佛說無心,我已久寂滅。
試置水火間,了不知濡熱。
豈若形與神,太用有敝竭。
子飲我頹然,唯此意劣劣。
我居四大中,正如衣中著。
我豈好往來,衣當有新故。
道家貴久生,謂當長相附。
竺乾大導師,廣說無生語。
亦知海有岸,不識津梁處。
遂與二子偕,萬劫每同住。
如在百戲場,好醜安可數。
賢愚貴賤間,頭面無不具。
工拙我為之,令子蒙毀譽。
毀譽亦非真,會當隨子去。
苟悟萬緣空,夫何憂何懼。
一醉能幾時,何以消百慮。
參考注釋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津梁
渡口和橋樑,比喻能起引導、過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
亦不汝等將來之津梁也。——《魏書·卦軌傳》
唐時升名句,和形影神三首陶蘇皆言日月燈影余兼言水鏡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