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鏡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銀鏡原文

眼鏡不見古,來自洋船徑。

勝國一二見,今則其風盛。

玻瓈者過燥,水晶溫其性。

目或昏花者,戴之藉明映。

長年人實資,翻書棐幾憑。

今四五十人,何亦用斯競。

一用不可舍,舍則如瞀定。

我茲逮古稀,從弗此物憑。

雖艱悉蠅頭,原可讀論孟。

觀袖珍遜昔,然斯亦何病。

絜矩悟明四,勿倒太阿柄。

詩詞問答

問:銀鏡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銀鏡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八

2. 上聲

參考注釋

眼鏡

一種用來校正視力(如近視眼)或保護眼睛(如防強光、灰塵、飛迸的火星等)的器物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洋船

(1).海上航行的大船。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先朝設海運衙門》:“ 正統 七年三月,又命 南京 造洋船三百五十艘。”

(2).指外國製造的輪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回:“等了半天,下水洋船到了。” 蕭紅 《馬伯樂》第一部:“好比咱們喝酒這玻璃杯子吧,若不是人家外國人坐著大洋船給咱們送到 中國 來,咱們用一個杯子還得到外國去買,那該多不便當。”

勝國

被滅亡的國家。《周禮·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 鄭玄 註:“勝國,亡國也。”按,亡國謂已亡之國,為今國所勝,故稱“勝國”。後因以指前朝。 元 張養浩 《濟南龍洞山記》:“ 歷下 多名山水, 龍洞 為尤勝……勝國嘗封其神曰 靈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務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柳先生傳》:“ 隆山 牟公 應龍 ,得太史 李心傳 史學端緒,且諳勝國文獻淵源之懿,儀章、官簿、族系,如指諸掌。” 王國維 《沉乙庵先生七十壽序》:“ 順康 之世,天造草昧,學者多勝國遺老,離喪亂之後,志在經世,故多為致用之學。”

二見

佛教指古 印度 對人死後的兩種錯誤見解,即“斷見”(謂人死後一切皆無)和“常見”(謂人死後靈魂常住), 唐 實叉難陀 譯本《大乘入楞伽經》卷五:“ 大慧 ,無縛無脫。墮於二見,自心分別,有縛有脫。何以故?以不能知諸法有無故。” 唐 李邕 《嶽麓寺碑》:“去二見而入流,率一心而辦事。”

玻瓈

見“ 玻璃 ”。

水晶

透明的石英,是貴重礦石,可用來制光學儀器、無線電器材和裝飾品等

水晶頂:規定五品官用的禮帽頂子;水晶丸:荔枝

昏花

視覺模糊

老眼昏花

長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翻書

翻閱書籍。 宋 范成大 《再韻答子文》:“肩聳已高猶索句,眼明無用且繙書。”

棐幾

用棐木做的幾桌。亦泛指幾桌。《晉書·王羲之傳》:“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浄,因書之,真草相半。” 宋 陸游 《初夏》詩:“細煅詩聯憑棐幾,靜思棋劫對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與礪近日》之一:“棐幾看雲憑,衡門罷月關。”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古稀

稱人年七十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蠅頭

(1).指像蒼蠅頭那樣小的字。 唐 吳融 《倒次元韻》:“魚子封牋短,蠅頭學字真。” 宋 陸游 《讀書》詩之二:“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自註:“時方讀小本《通鑑》。” 明 陸采 《明珠記·拆書》:“書看罷,恨轉深,蠅頭一紙寫細心,指望再同歡。”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張文和之才》:“然其才幹實出於眾,凡其所平章政事及召對諸語,歸家時,燈下蠅頭書於秘冊,不遺一字。”

(2).比喻微小的名利。 宋 周紫芝 《醉落魄》詞:“如今始信從前錯,為個蠅頭,輕負青山約。” 明 張景 《飛丸記·客途感慨》:“為衣食蠅頭,一似吞鉤吞線,那望前程路遠。”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膽智·陳星卿》:“村有寡婦,屋數間,田百餘畝,有子方在抱,姪欺之,陰獻其產於勢家子,得蠅頭遁去。” 太平天囯 楊秀清 蕭朝貴 《奉天討胡檄》:“我 中國 不能犂其窟而鋤其穴, * 其詭謀,受其凌辱,聽其嚇詐;甚至庸惡陋劣,貪圖蠅頭,拜跪於狐羣狗黨之中。”

論孟

《論語》和《孟子》的並稱。《二程遺書》卷十八:“學者先須讀《論》《孟》。窮得《論》《孟》,自有箇要約處,以此觀他經,甚省力。”《朱子語類》卷十九:“沉浸專一於《論》《孟》,必待其自得。”

袖珍

懷藏袖中的小巧之物。引申為小巧或小型的東西

袖珍新漢英字典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悟明

佛教語。了悟真言。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上》:“近日禪宗之弊,以覺識依通為悟明,以穿鑿機緣傳授為參學。”

阿柄

喻權柄。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有逐小人之權,而反為小人倒持阿柄,使善治敗於垂成,奇勛反為禍首。”《花月痕》第四二回:“氣燄生於積威,權勢傾於偏重,以此阿柄持自兩人, 員 逆轉成疣贅。” 梁啓超 《萃報敘》:“ 啟超 又痛 中國 互市數十載,交涉之策,一誤再誤,授人阿柄,自陷棘淖。”參見“ 太阿倒持 ”。

詩詞推薦

銀鏡原文_銀鏡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