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蹕至蘇州策馬入城之作原文
膏雨既已渥,快晴實愜情。
進舟速水路,策馬入蘇城。
如子欣父至,駢肩繞膝迎。
愛之無別法,不擾飭官清。
詩詞問答
問:回蹕至蘇州策馬入城之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回蹕至蘇州策馬入城之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回蹕至蘇州策馬入城之作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
參考注釋
膏雨
滋潤作物的霖雨。《左傳·襄公十九年》:“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漢書·賈山傳》:“是以元年膏雨降,五穀登。” 宋 柳永 《玉蝴蝶》詞:“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甘露降,膏雨零。”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快晴
爽朗的晴天。 宋 陳與義 《夏夜》詩:“兩鵲翻明月,孤松立快晴。” 宋 朱熹 《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和此兩篇》之一:“ 滕王閣 下水初生,聞道登臨復快晴。”
愜情
(1).合乎情理。《梁書·止足傳·顧憲之》:“臨終為制敕其子曰:‘……常謂中都之制,允理愜情。衣周於身,示不違禮;棺周於衣,足以蔽臭。’”
(2).滿意,符合心意。 唐 張九齡 《使還湘水》詩:“於役已彌歲,言旋今愜情。”
進舟
行船前進。《太平廣記》卷一六二引 唐 高彥休 《高闕史·李彥佐》:“時冬十二月,至 濟南 ,郡使擊冰進舟。” 宋 葉適 《送陳漫翁》詩:“進舟 石門灘 ,小泊看佳處。” 明 何景明 《進舟賦》序:“有老篙師進舟意頗閒,自招於前,一人柁於後。”
水路
水上航線
從煙臺去大連,水路比陸路便利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駢肩
肩挨著肩,形容人多擁擠
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
繞膝
兒女圍繞在父母的跟前,引申為兒女侍奉在父母身邊,孝養父母
阿姊扶床泣,諸甥繞膝啼。——明· 李攀龍《送妻弟魏生還里》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