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秉燭,危坐高唱,二三夕間,得七篇半

虞集蘇武慢 鳴鶴餘音全真馮尊師,本燕趙書生,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虞集的《蘇武慢 鳴鶴餘音全真馮尊師,本燕趙書生,》

全文:
曲,高潔雄暢,最傳者蘇武慢二十篇。
前十篇道遺世之樂,後十篇論修仙之事。
曾稽費無隱獨善歌之,聞者有凌雲之思,無複流連光景者矣。
予山居每登高望遠,則與無隱歌而和之。
無隱曰,公當為我更作十篇。
居兩年,得兩篇半,殊未快意也。
昭陽協洽之年,當嘉平之月,長兒之官羅浮。
予與客清江趙伯友,臨川黃觀我、陳可立游。
樂叔吳文明,平陽李平幼子翁歸,泛舟送之。
水涸,轉鄱陽湖,上豫章,遇風雪,十五六日不能達三百里。
清夜秉燭,危坐高唱,二三夕間,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無隱即歌之。
馮尊師天外有聞,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無隱即歌之。
馮尊師天外有聞,能乘風為我一來聽耶。
明春,舟中又得二篇,並無俗念一首。
後三年,仙遊山彭致中取而刊之,與瓢笠高明共一笑之樂也。
道園道人虞集伯生自笑微生,凡情不斷,輕棄舊磯垂釣。
走馬長安,聽鶯上苑,空負洛陽年少。
玉殿傳宣,金鑾陪宴,屢草九重丹詔。
是何年、夢斷槐根,依舊一蓑江表。
天賜我、萬疊雲屏,五湖煙浪,無限野猿沙鳥。
平明紫閣,日晏玄洲,*發太霞林杪。
蒼龍騰海,白鶴沖霄,顛倒一時俱了。
望清都、獨步高秋,風露洞天初曉。

虞集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虞集清夜秉燭,危坐高唱,二三夕間,得七篇半書法作品欣賞
清夜秉燭,危坐高唱,二三夕間,得七篇半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清夜

清靜的夜晚。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詩:“懷人同不寐,清夜起論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內閣大臣,尤循常襲故,旅進旅退於唯唯諾諾之間,清夜捫心,其能自*慰乎?”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危坐

古人以兩膝著地,聳起上身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嚴肅恭敬。後泛指正身而坐。《管子·弟子職》:“危坐鄉師,顏色無怍。”《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 吳王 戄然易容,捐薦去幾,危坐而聽。” 呂延濟 註:“危坐,敬之也。”《新唐書·陸羽傳》:“﹝ 羽 ﹞得 張衡 《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羣兒囁嚅,若成誦狀。” 吳組緗 《山洪》九:“ 三官 危坐在尾艙藳草堆上,無心無緒的。”

高唱

(1) 高聲歌唱

他們高唱著國際歌

(2) 大聲叫喊

他們一面高唱“和平”,一面瘋狂備戰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七篇

七篇文章。特指《孟子》。該書七篇,故稱。 清 閻若璩 《孟子生卒年月考》:“按 孔子 生卒出處年月,具見《史記·孔子世家》,而 孟子 獨略。於是説者紛紜。余嘗以七篇為主,參以《史記》等書,然後歷歷可考。” 清 邵懿辰 《儀宋堂後記》:“經火於 秦 ,《論語》伏於屋壁,《大學》、《中庸》汨於《戴記》,而七篇夷於諸子。”

虞集名句,蘇武慢 鳴鶴餘音全真馮尊師,本燕趙書生,名句

詩詞推薦

清夜秉燭,危坐高唱,二三夕間,得七篇半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