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張渾的《七老會詩(渾年七十七)》
全文:
幽亭春盡共為歡,印綬居身是大官。
遁跡豈勞登遠岫,垂絲何必坐谿磻。
詩聯六韻猶應易,酒飲三杯未覺難。
每況襟懷同宴會,共將心事比波瀾。
風吹野柳垂羅帶,日照庭花落綺紈。
此席不煩鋪錦帳,斯筵堪作畫圖看。
參考注釋
遁跡
避世;隱居;使人不知蹤跡
遁跡空門
遠岫
遠處的峰巒。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 宋 曾鞏 《池上即席送梁況之赴宣城》詩:“遠岫煙雲供醉眼,雙谿魚鳥付新詩。” 明 文徵明 《病中懷吳中諸寺·天王寺寄南洲》詩:“憶看遠岫開飛閣,曾弔荒宮上小丘。”
垂絲
(1).下垂的絲狀枝條。多指柳條。 唐 李白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垂絲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鳥相和鳴。”
(2).指如絲的枝條下垂。 前蜀 李珣 《漁歌子》詞:“柳垂絲,花滿樹。”
(3).白髮下垂。 唐 李紳 《發壽陽分司勅到又遇新正感懷書事》詩:“休為建隼臨 淝 守,轉作垂絲入 洛 人。” 唐 白居易 《白鷺》詩:“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4).指垂絲海棠。 宋 張元乾 《念奴嬌·丁卯上巳燕集葉尚書蕊香堂賞海棠即席賦之》詞:“燒燭呈妝,傳杯繞檻,莫放春歸去。垂絲無語,見人渾似羞妒。”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張渾名句,七老會詩(渾年七十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