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性豈不靜,寒聲故颼飀

劉紹風木亭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劉紹的《風木亭》

全文:
子道貴終事,百年郁沈憂。
羈孤自童丱,罔極恩難酬。
晨起陟岵歌,徬徨睇松丘。
攀號仰風枝,白日無時休。
木性豈不靜,寒聲故颼飀
慨茲愴余懷,血淚徒交流。
天乎獨我棄,欲養親難留。
漠漠下土厚,冥冥夜何求。
無將終古恨,上與皋魚儔。

劉紹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木性

(1).舊謂淳厚、質樸的稟性。 三國 吳 姚信 《士緯》:“ 孔文舉 金性太多,木性不足。” 唐 包佶 《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歸國》詩:“野情偏得禮,木性本含真。”

(2).木的性質。 唐 白居易 《清夜琴興》詩:“清泠由木性,恬淡隨人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木耳》:“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隨木性,不可不慎。” 魯迅 《書信集·致方善境》:“先生所作木刻,我以為是大可以發表的,至於木性未熟,則只要刻得多了,便可瞭然。”

不靜

(1).不安。《書·大誥》:“有大艱於西土,西土人亦不靜。”

(2).不靖。指作亂之事。《書·多方》:“爾乃迪屢不靜,爾心未愛。” 孔 傳:“汝所蹈行,數為不安,汝心未愛我 周 故。”

寒聲

(1).寒冬的聲響,如風聲、雨聲、鳥鳴聲等。 唐 朱鄴 《扶桑賦》:“巨影倒空而漠漠,寒聲吹夜以颾颾。” 宋 楊萬里 《霰》詩:“寒聲帶雨山難白,冷氣侵人火失紅。” 清 袁枚 《赤壁》詩:“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2).淒涼的聲音。 唐 皎然 《隴頭水》詩之一:“ 隴頭 水欲絶, 隴 水不堪聞。碎影搖槍壘,寒聲咽幔軍。”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颼飀

(1).象聲詞。風雨聲。 明 湯式 《小桃紅·姚江夜泊》曲:“江風吹雨響颼飀,寒滲青衫透。” 清 華文裕 《渡江雲》詞:“颼飀幾絲風雨,密密疎疎,做晚涼時候。”

(2).風凜冽貌。 唐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枯桑老柏寒颼飀,九雛鳴鳳亂啾啾。” 宋 王安石 《杜甫畫像》詩:“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飀。”

(3).指寒氣,寒風。 唐 戴公懷 《奉郎中遊仙山四瀑泉兼寄李吏部包秘監趙婺州齊處州》詩:“叢崖散滴瀝,近谷藏颼飀。” 宋 陸游 《夜坐庭中達旦》詩:“足倦獨行驚踸踔,髮稀久坐怯颼飀。”

(4).衰敗貌。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只憐心浩蕩,不管鬢颼飀。”

劉紹名句,風木亭名句

詩詞推薦

木性豈不靜,寒聲故颼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