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木亭原文
子道貴終事,百年郁沈憂。
羈孤自童丱,罔極恩難酬。
晨起陟岵歌,徬徨睇松丘。
攀號仰風枝,白日無時休。
木性豈不靜,寒聲故颼飀。
慨茲愴余懷,血淚徒交流。
天乎獨我棄,欲養親難留。
漠漠下土厚,冥冥夜何求。
無將終古恨,上與皋魚儔。
詩詞問答
問:風木亭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風木亭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劉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紹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子道
子女對父母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史記·五帝本紀》:“ 舜 父 瞽叟 頑,母嚚,弟 象 傲,皆欲殺 舜 。 舜 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漢書·五行志上》:“ 董仲舒 以為 成 ( 魯成公 )居喪亡哀戚心,數興兵戰伐,故天災其父廟,示失子道,不能奉宗廟也。”《孔叢子·嘉言》:“ 文王 之興,附者六州。六州之眾,各以子道來。故區區之臺,未及期日而已成矣。”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郁沈
憂鬱沉悶;憂悶陰沉。 清 黃景仁 《靈壁磬石歌》:“當年帝命後 夔 戞,聖作聖奏聖所歆。於風斯乾樂斯振,知民立辨宣鬱沉。” 茅盾 《子夜》一:“接著 蓀甫 也跑出來,臉色郁沉。”
羈孤
亦作“羇孤”。羈旅孤獨的人。《文選·謝莊<月賦>》:“親懿莫從,羇孤遞進。” 李善 註:“羇孤,羇客孤子也。”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懷靈均》詩:“如今聖明朝,養育無羇孤。” 元 周慧孫 《<樂府詩集>序》:“夫子刪詩三百,雖樵夫野叟、婦人女子、羇孤庶孽怵迫無聊之態,侈靡華惡之習,莫不備具。”
童丱
指童子;童年。丱,丱角,兒童髮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蠻夷童丱,猶能以學成忠。”《舊唐書·崔祐甫傳》:“臣在童丱,即聞其説,信知古人以韋弦作戒,其益弘多。” 宋 司馬光 《和錢君倚日本刀歌》:“其先 徐福 詐 秦 民,採藥淹留童丱老。”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隱痛方童丱,嚴親赴國讎。”
罔極
(1).無窮盡。《詩·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視人罔極。” 鄭玄 箋:“人相視無有極時,終必與女相見。”《史記·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流澤罔極。”《漢書·董仲舒傳》:“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 顏師古 註:“罔亦無也。極,盡也。”《晉書·成公綏傳》:“何滋育之罔極兮,偉造化之至神。”
(2).《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朱熹 集傳:“言父母之恩,如天無窮,不知所以為報也。”後因以“罔極”指父母恩德無窮。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終懷《蓼莪》罔極之哀。” 明 沉鯨 《雙珠記·與珠覓珠》:“怙恃惟隆,乾坤罔極。” 清 楊潮觀 《<寇萊公思親罷宴>序》:“《罷宴》,思罔極也。”
(3).指人子對於父母的無窮哀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陛下聖恩齊於哲王,罔極過於 曾 閔 。”《北史·周紀下·武帝》:“衰麻之節,苫廬之禮,率遵前典,以申罔極。”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贈國子博士鞠君墓碣銘》:“豈惜一言,不慰罔極之心乎?”
(4).不正。《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罔極。” 鄭玄 箋:“罔,無。極,中。無中,所行不得中正。” 漢 賈誼 《吊屈原賦》:“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5).《詩·小雅·青蠅》:“讒人罔極,構我二人。”謂讒人之言不止,則二人不和。後因以“罔極”指讒言或讒人。《後漢書·李杜傳贊》:“道亡時晦,終離罔極。”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罔極泰甚,古今同途。”
陟岵
(1).《詩·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後因以“陟岵”為思念父親之典。《後漢書·黨錮傳·李膺》:“ 荀爽 恐其名高致禍,欲令屈節以全亂世,為書貽曰:‘久廢過庭,不聞善誘,陟岵瞻望,惟日為歲。’” 李賢 註:“ 爽 致敬於 膺 ,故以父為喻也。”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參惠州軍》詩:“送君強成歌,陟岵翻感激。”
(2).借指父親。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某自罹陟岵之憂,廬深山莫與往來。”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鶴樓赴義》:“趨庭教,陟岵思,望斷 衡陽 季子 悲。” 清 錢謙益 《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父紹泰加贈清吏司員外郎制》:“用以著資庭之報,庶幾慰陟岵之思。”
(3).借指父親謝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仇竹屏》:“捧誥趨庭日,中途陟岵悲。兼之諸弟謝,奈此藐孤遺。”
徬徨
1.徘徊。來回行走。《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選·班固<西都賦>》:“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義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並同。”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蘇遏》:“一更已後,未寢,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寧貌。 明 李東陽 《夜過仲家淺閘》詩:“我時兀坐驚舂撞,攬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拚命掙扎了許久,急得汗出如漿,心也徬徨無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
松丘
傳說中仙人 赤松子 與 浮丘公 的並稱。 宋 范仲淹 《清風謠》:“曠如攜 松 丘 ,騰上煙霞游。熙如揖 莊 老 ,語人逍遙道。”
攀號
攀龍髯而哭。謂哀悼帝喪。《南史·梁紀下論》:“攀號之節,忍酷於踰年;定省之制,申情於木偶。”《陳書·後主紀》:“上天降禍,大行皇帝奄棄萬國,攀號擗踴,無所迨及。” 唐 劉禹錫 《慰國哀表》:“伏惟皇帝陛下,孝思至性,攀號罔極。” 宋 歐陽修 《英宗皇帝靈駕發引祭文》:“臣以官守有職,不得攀號於道左,謹擇 順天門 外,恭陳薄奠,瞻望靈輿。”參見“ 攀髯 ”。
風枝
(1).喻父母死亡,不得奉養。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慟甚風枝,悲深霜露。”參見“ 風樹 ”。
(2).風吹拂下的樹枝。 唐 戴叔倫 《客夜與故人偶集》詩:“風枝驚暗鵲,霜草覆寒蛩。”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南唐 有畫,黃頭子數十枚集於風枝上。”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時休
指時世的昇平吉祥。 唐 武平一 《幸梨園觀打毬應制》詩:“賞闌清景暮,歌舞樂時休。” 唐 李嶠 《晚秋喜雨》詩:“九農歡歲阜,萬宇慶時休。” 唐 蕭至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堯 年將佛日,同此慶時休。”
木性
(1).舊謂淳厚、質樸的稟性。 三國 吳 姚信 《士緯》:“ 孔文舉 金性太多,木性不足。” 唐 包佶 《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歸國》詩:“野情偏得禮,木性本含真。”
(2).木的性質。 唐 白居易 《清夜琴興》詩:“清泠由木性,恬淡隨人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木耳》:“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隨木性,不可不慎。” 魯迅 《書信集·致方善境》:“先生所作木刻,我以為是大可以發表的,至於木性未熟,則只要刻得多了,便可瞭然。”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寒聲
(1).寒冬的聲響,如風聲、雨聲、鳥鳴聲等。 唐 朱鄴 《扶桑賦》:“巨影倒空而漠漠,寒聲吹夜以颾颾。” 宋 楊萬里 《霰》詩:“寒聲帶雨山難白,冷氣侵人火失紅。” 清 袁枚 《赤壁》詩:“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2).淒涼的聲音。 唐 皎然 《隴頭水》詩之一:“ 隴頭 水欲絶, 隴 水不堪聞。碎影搖槍壘,寒聲咽幔軍。”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颼飀
(1).象聲詞。風雨聲。 明 湯式 《小桃紅·姚江夜泊》曲:“江風吹雨響颼飀,寒滲青衫透。” 清 華文裕 《渡江雲》詞:“颼飀幾絲風雨,密密疎疎,做晚涼時候。”
(2).風凜冽貌。 唐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枯桑老柏寒颼飀,九雛鳴鳳亂啾啾。” 宋 王安石 《杜甫畫像》詩:“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飀。”
(3).指寒氣,寒風。 唐 戴公懷 《奉郎中遊仙山四瀑泉兼寄李吏部包秘監趙婺州齊處州》詩:“叢崖散滴瀝,近谷藏颼飀。” 宋 陸游 《夜坐庭中達旦》詩:“足倦獨行驚踸踔,髮稀久坐怯颼飀。”
(4).衰敗貌。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只憐心浩蕩,不管鬢颼飀。”
余懷
無窮的懷念。 清 大汕 廠翁 《海外紀事》卷四:“特遣副寺僧持瓣香勺水,畧敍輓歌,申奠於太翁之靈,並惟賢公節哀 * 。餘懷縷縷,未盡筆舌。”
血淚
(1) 帶血的眼淚。一般指極度悲痛而流的淚
我行其道,鞠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撫膺涕泣,血淚彷徨。——晉· 陸機《贈弟士龍詩》
(2) 血與淚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明· 方孝儒《絕命詞》
將書封斷指,血淚染羅裙。——清· 吳偉業《閬州行》
(3) 又如:血淚史;血淚賬。又比喻慘痛的遭遇
血淚家史
交流
彼此間把自己有的提供給對方;相互溝通
國際文化交流
養親
奉養父母。《莊子·養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張魏公 作都督,欲辟之入幕, 元受 力辭曰:‘ 盡言 方養親,使得一神丹,可以長年,必持之以遺老母,不以獻公也。’”
漠漠
(1) 寂靜無聲
漠漠門長掩
(2) 密布;布滿
雲漠漠,風瑟瑟
(3) 迷濛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雁盪經行雲漠漠。——宋· 沈括《夢溪筆談》
(4) 廣闊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關心
何乃視之漠漠
(6) 茂盛、濃郁
漠漠芳馨
下土
(1).大地。《詩·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唐 張喬 《試月中桂》詩:“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 明 何景明 《九詠》:“下土幽暗而嶮巇兮,需光澤之照臨。”
(2).四方;天下。《書·舜典》:“帝釐下土,方設居方。” 孔 傳:“言 舜 理四方,諸侯各設其官居其方。”《國語·吳語》:“余心豈忘憂恤,不惟下土之康靖。” 韋昭 註:“不但憂四方,乃憂王室也。”《後漢書·仲長統傳》:“故下土無壅滯之土,國朝無專貴之人。” 宋 曾鞏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淵謀遠略,必中事幾,善訓嘉謨,可為世則者,傳聞下土,雖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眾慮,非可闚測,可謂有君人之德大。” 魯迅 《無題》詩:“下土惟 秦 醉,中流輟 越 吟。”
(3).指人間。《詩·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於下土。”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五:“ 豫章 人 劉廣 ,年少未婚,至田舍,見一女子,云:‘我是 何參軍 女,年十四而夭,為 西王母 所養,使與下土人交。’ 廣 與之 * 。” 前蜀 貫休 《陽春曲》:“何不卻辭上帝下下土,忍見蒼生苦苦苦!” 清 魏源 《雜詩》之四:“維帝高冥冥,安聞下土怨。”
(4).偏遠的地方。《漢書·劉輔傳》:“臣等愚,以為 輔 幸得託公族之親,在諫臣之列,新從下土來,未知朝廷體,獨觸忌諱,不足深過。” 漢 王符 《潛夫論·三式》:“細民冤結,無所控告,下土邊遠,能詣闕者,萬無數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魏書·朱長生傳》:“ 高車 主 阿伏至羅 責 長生 等拜, 長生 拒之曰:‘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諸侯!’”
(5).低洼之地。《書·禹貢》:“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孔 傳:“高者壤,下者壚。”一說,下等土地。 孫星衍 注引 馬融 曰:“ 豫州 地有三等,下者墳壚也。”
猶入土。指埋葬。 宋之的 《故鄉》:“老的下土的時候,使了財主五吊錢,幾年沒還上,咱祖上留下來的這幾間破草房跟西河沿那八分菜田地,都出給財主了。”
冥夜
(1).神話中地名。《海內十洲記》:“比至 朱陵 、 扶桑 、 蜃海 、 冥夜 之邱, 純陽 之陵, 始青 之下, 月宮 之閒,內游七邱,中旋十洲。”
(2).黑夜。 明 王世貞 《鳴鳳記·林遇夏舟》:“伊姑生善念,冥夜啟金匙。”
無將
(1).原謂勿存叛逆簒弒之心。《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 陸德明 釋文:“無將,如字……或子匠反,非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將,謂逆亂也。”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上:“無將之戒,深著 魯 經;不道之誅,難逃於 漢 法。”《續資治通鑑·宋真宗乾興元年》:“及 謂 貶, 綬 又當制,即草詞云:‘無將之戒,舊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2).多反其意而用之,謂心存謀逆為“無將”。《晉書·劉聰載記》:“然後下官為殿下露表其罪,殿下與太宰拘太弟所與交通者考問之,窮其事原,主上必以無將之罪罪之。”《舊唐書·后妃傳上·玄宗廢后王氏》:“皇后 王氏 ,天命不佑,華而不實。造起獄訟,朋扇朝廷,見無將之心,有可諱之惡。” 金 王若虛 《謬誤雜辨》:“《公羊傳》曰:‘君親無將,將而誅焉。’蓋接上文。將,弒君之辭也。 唐明皇 廢 王后 詔云:‘見無將之心。’……如何道來?後人用此字往往不安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二·言官論人》:“﹝ 楊御史 ﹞乃雲‘生前曾拜’,以實其無將之罪,更謬之甚者。”
終古
(1).久遠。《楚辭·離騷》:“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朱熹 集註:“終古者,古之所終,謂來日之無窮也。”《漢書·溝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賢令兮為 史公 ,決 漳水 兮灌 鄴 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 清 顧炎武 《精衛》詩:“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魯迅 《集外集·<哀范君>詩之三》:“此別成終古,從茲絶緒言。”
(2).往昔,自古以來。《楚辭·九章·哀郢》:“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終古雖遠,曠焉如面。” 唐 李白 《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詩:“惟君固 房陵 ,誠節貫終古。”
(3).經常。《周禮·考工記·輪人》:“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鄭玄 註:“ 齊 人之言終古,猶言常也。”《莊子·大宗師》:“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
(4).複姓。相傳為 夏桀 內史 終古 之後。見《通志·氏族四》。
皋魚
亦作“皐魚”。亦作“皋魚”。人名。《韓詩外傳》卷九載: 孔子 行,見 皋魚 哭於道旁,辟車與之言。 皋魚 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絶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後因用作人子不及養親的典故。 漢 馬融 《長笛賦》:“ 澹臺 載屍歸, 皐魚 節其哭。”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拆書見鏡》:“下官只為竭忠王室,致令舉家擊累。慈親若亡,吾其為 皋魚 矣。” 清 尤侗 《生日誌感懷》詩:“蕭瑟江關哀 庾信 ,飄搖風樹泣 皐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