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

劉禹錫桃源行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桃源行》

全文: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里。
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
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
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
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
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
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
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
翻然恐失鄉縣處,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劉禹錫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劉禹錫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書法作品欣賞
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隱身

(1).不露身份。 漢 荀悅 《漢紀·高帝紀一》:“初, 耳 餘 為刎頸交,俱隱身為里監門, 餘 常父事 耳 。”

(2).猶隱居。隱而不出。《後漢書·周黃徐姜申屠傳序》:“ 桓 乃慨然嘆曰:‘使 桓 生行死歸,於諸子何有哉!’遂隱身不出。” 唐 陳子昂 《喜馬參軍相遇醉歌》序:“吾無用久矣,進不能以義補國,退不能以道隱身。”

(3).隱蔽身體。 唐 皎然 《投知己》詩:“若為令憶 洞庭 春,上有閒雲可隱身。”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 荔姐 ﹞顧見一人追之急,度是強*暴,而曠野無可呼救。乃隱身古冢白楊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二:“二十四日敵機襲 宋埠 ,彈落隱身處約二十公尺。”

(4).隱匿身形。 元 伊世珍 《瑯環記》卷上:“ 主父 既胡服,夜恆獨觀天象。一夕見有神人自天而降。 主父 拜之,覩其狀貌,端莊艷麗,面有光輝,手指如玉,音聲清亮。授 主父 以元女隱身之術,九鍊變骨之丹。”《西遊記》第六回:“ 李天王 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出營圍,往你那 灌江口 去也。’”

種玉

(1).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公汲水作義漿於坂頭,行者皆飲之。三年,有一人就飲,以一斗石子與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云:‘玉當生其中。’ 楊公 未娶,又語云:‘汝後當得好婦。’語畢不見。乃種其石。數歲,時時往視,見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 徐氏 者, 右北平 著姓,女甚有行,時人求,多不許。公乃試求 徐氏 。 徐氏 笑以為狂,因戲云:‘得白璧一雙來,當聽為婚。’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白璧五雙,以聘。 徐氏 大驚,遂以女妻公。”後因以“種玉”比喻締結良姻。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宴會》:“念良姻乘龍未遂,種玉尚無緣。”

(2).形容雪景。 唐 劉庭琦 《奉和聖制瑞雪篇》:“何處田中非種玉,誰家院裡不生梅?” 宋 辛棄疾 《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詞:“自憐是,海山頭,種玉人家。”

不知人

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覺。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五:“ 會稽 賀瑀 ,字 彥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溫,死三日,復蘇。”《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時已是魂飛魄散,背了過去,昏不知人。”

風燭

(1).風中之燭。《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六·古辭<怨詩行>》:“天德悠且長,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幾時,奄若風吹燭。”

(2).風中之燭易滅,後遂以“風燭”喻臨近死亡的人或行將消滅的事物。 晉 王羲之 《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遺教子孫耳。” 前蜀 韋莊 《哭同舍崔員外》詩:“池塘春草在,風燭故人亡。” 梁斌 《播火記》三:“可是老年到來的時候,黑髮里要長出銀絲,跟前沒有一兒半女,怎么度過風燭的晚年呀?”

劉禹錫名句,桃源行名句

詩詞推薦

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