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首慶三時樂,國步知同九鼎安

李彌遜角樓錫宴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彌遜的《角樓錫宴》

全文:
春風樓闕燕需頒,歌近雲霄桂魄寒。
翠羽釵光輝蠟炬,紫霞杯影動雕盤。
天心首慶三時樂,國步知同九鼎安
午夜燭龍明別觀,傳呼猶許萬民看。

李彌遜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彌遜天心首慶三時樂,國步知同九鼎安書法作品欣賞
天心首慶三時樂,國步知同九鼎安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陽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時代指君主的意願

(4) 擺軸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國步

(1) 國運

國步艱難

(2) 國土

國步連營五千里

九鼎

(1)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徵國家政權

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後來用九鼎比喻言語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李彌遜名句,角樓錫宴名句

詩詞推薦

  • 臨江仙

    山主元代〕三月禁菸寒節到,墳前寶馬車乘。香花酒飯祭先靈。朝陽林畔,切切痛哀聲。白骨縱橫荊棘下,銀錢斜弄風輕。骷
  • 立秋同侍御吳覺生游玉陽山

    邢祚昌明代〕薄暮峰頭溽暑收,嵐光霽處迥清秋。蟬鳴高樹青山晚,露冷飛泉碧澗流。百歲老僧黃石侶,半生放客白雲遊。回首
  • 偈二首

    釋南雅宋代〕大機貴直截,大用貴頓發。縱有齧鏃機,一鎚須休殺。
  • 雲門道中

    陸游宋代〕度嶺穿林一徑斜,旋篝新火試新茶。箬包粉餌祠寒食,雨濕青鞋上若耶。石罅微泉來滴瀝,溪涯老木臥槎牙。不須
  •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這

    司馬光宋代〕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歡趣何妨少,閒遊勿怪稀。林鶯欣有吒,叢蝶悵無依。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天心首慶三時樂,國步知同九鼎安 詩詞名句
  • 雞公幘(去褒城縣二十里)

    韋莊唐代〕石狀雖如幘,山形可類雞。向風疑欲斗,帶雨似聞啼。蔓織青籠合,松長翠羽低。不鳴非有意,為怕客奔齊。
  • 次韻張公達游西池

    鄭獬宋代〕醉漾蘭舟不忍歸,斜陽已落碧雲西。天開銀漢水初滿,春入武陵人自迷。殿倚鰲頭連繡幕,橋飛虹影度金堤。遊人
  • 雙調·水仙子

    元無名氏元代〕退毛鸞鳳不如雞,虎離岩前被兔欺,龍居淺水蝦蟆戲。一時間遭困危。有一日起一陣風雷,虎一撲十碩力,鳳凰展
  • 和清富樓

    趙希逢宋代〕對景誰能不賦詩,憑高著眼到幽微。下臨無地仙三島,水遠兼天山四圍。豈但追陪閒著句,更應珍重為留衣。北山
    天心首慶三時樂,國步知同九鼎安 詩詞名句
  • 泗州南山贈呂少馮

    吳則禮宋代〕跛跛踐危磴,行行把長蘿。撫茲都梁岑,睨彼淮水波。花木春娬麗,杖屨吾蹉跎。輦轂端不遠,舟楫今如何。寒泉
天心首慶三時樂,國步知同九鼎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