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唐仲友的《游蓋竹山》
全文:
籃輿東出雨初收,眾山捲霧奔蒼虬。
麥田濛濛連千疇,去年見種今見秋。
農家椀大即快活,使君不去能無羞。
春光欲盡誰挽留,千林薿薿新綠柔。
桐花遠近淡無色,自開自落那關愁。
洞天為我暫晴霽,使我蠟屐窮冥搜。
天門發秀萬馬下,水口離立群峰稠。
瀑泉對面瀉絕壁,寶劍卻倚丹鳳樓。
溪聲噴薄雷震動,石色古怪神剜鎪。
洞門谽谺風颼颼,香爐峰下蛟龍湫。
中峰特秀小為貴,左右旌節森戈矛。
幾時秘奧一日覩,談笑指示君知不。
精廬但欲占勝處,專事棟宇非良謀。
飛閣跨水納佳氣,突兀堂殿居上頭。
軒窗高下有奇致,洗滌肺腑明雙眸。
我將於此棲羽流,鳳笙鶴駕應來游。
丹成一舉淩九州,下視濁世如浮漚。
靈祠款謁路阻修,層岩曲澗邃且幽。
經營輪奐亦未主不,揮金助爾何須求。
晚雲漠漠鳴雨鳩,仆痡泥滑吾欲休。
虹橋列炬促歸騎,城鼓已報初更籌。
追攀別乘聊復爾,乘興何如王子猷。
習池不為倒載去,兒童不用拍手攔街謳。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特秀
特別秀麗;特別優秀。《東觀漢記·地理志》:“有 龍邱山 在東,有九石特秀。”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若乃重巘增起,偃蹇雲覆,邈隆崇以極壯,崛巍巍而特秀。”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天才英偉,珪璋特秀。”《宋書·謝靈運傳論》:“降及 元康 , 潘 陸 特秀,律異 班 賈 ,體變 曹 王 。”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旌節
(1).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為憑信。《周禮·地官·掌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 鄭玄 註:“旌節,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孫詒讓 正義:“《後漢書·光武紀》 李 注云:‘節,所以為信也。以竹為之,柄長八尺,以旄牛尾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為旌。’旌節,蓋即以竹為橦,又析羽綴橦以為節。其異於九旗者,無縿斿也。 漢 節即放古旌節為之,故 鄭 舉以相況。” 唐 楊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車,掌行人之旌節。”
(2).藉以泛指信符。 蕭三 《送毛主席飛重慶》詩:“和平、民主、團結,三者都不能一缺--這就是人民付託給 毛主席 的旌節。”
(3).旌與節。 唐 制,節度使賜雙旌雙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行則建節,樹六纛。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詩:“旌節羅廣庭,戈鋌凜秋霜。”《舊唐書·崔寧傳》:“先時, 張獻誠 與 旰 戰, 獻誠 屢敗,旌節皆為 旰 所奪。” 宋 岳珂 《愧郯錄·旌節》:“旌節之制,命大將帥及遣使於四方,則請而假之。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唐 天寳 中置。節度使受命日賜之,得以專制軍事。行即建節,府樹六纛。”亦借指節度使。 唐 杜甫 《奉待嚴大夫》詩:“常怪偏裨終日待,不知旌節隔年迴。”
(4).指軍權。 宋 樂史 《廣卓異記·出入六十年富貴》:“十擁旌節,兩登相位,三掌邦計,再領鹽鐵。”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明相國》:“公於 乾隆 丙子、丁丑間即從征 西域 ,久擁旌節。”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詩·秦風·無衣》:“王於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漢 張衡 《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後漢書·孔融傳》:“ 建安 元年,為 袁譚 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 融 隱几讀書,談笑自若。” 清 顧炎武 《廣昌道中》詩之一:“出車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軍隊。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詩:“此府雄且大,騰凌盡戈矛。”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三折:“喒囑付您箇 張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統戈矛,今番不是強誇口。”
(3).戰爭;衝突。 唐 王昌齡 《箜篌引》:“便令海內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遠侯 。”《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雨意雲情不遂謀,心中誰信起戈矛。” 清 孫枝蔚 《譏老翁》詩:“豈無貧親戚,視之若贅瘤。還聞骨肉間,往往生戈矛。”
唐仲友名句,游蓋竹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