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徐田臣的《【中呂】滿庭芳_烏紗裹頭,》
全文:
烏紗裹頭,清霜籬落,黃葉林邱。
淵明彭澤辭官後,不事王侯。
愛的是青山。
舊友,喜的是綠酒新ド。
相拖逗,金樽在手,爛醉菊花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烏紗
(1).指古代官員所戴的烏紗帽。 唐 皮日休 《夏景沖淡偶然作》詩:“祗隈蒲褥岸烏紗,味道澄懷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序》:“龍竹自攜,烏紗不整;異貌無匹,華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聲未絶,只見班部中閃出一官,烏紗象簡,趨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園 《後南柯·辭職》:“想當年司憲護高牙,誤軍事褫烏紗,如爐王法便追拿。”參見“ 烏紗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覷了這人情笑殺,可道當今底是識烏紗。”參見“ 烏紗帽 ”。
(4).黑紗織物。參見“ 烏紗髻 ”。
裹頭
(1).裹扎頭巾;包頭。《北史·僭偽附庸傳·蕭詧》:“又惡見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擔輿者冬月必須裹頭,夏月則加蓮葉帽。” 唐 韓愈 《寄盧仝》詩:“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東周列國志》第八六回:“此事直傳至 魏國 軹邑 , 聶 姊 罃 聞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頭,竟至 韓國 ,見 政 橫屍市上,撫而哭之,甚哀。” 沉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西漢畫像磚》:“右中一人著冠子,社會地位或較高。衣著雖僅具輪廓,然人皆約發而不裹頭,一望而知實 西漢 制度。”
(2).猶加冠。古時男子成丁則裹頭巾。 唐 杜甫 《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仇兆鰲 註:“《二儀實録》:‘古以皂羅三尺裹頭,曰頭巾, 周武帝 裁為襆頭。 鮑氏 曰:時老幼俱戰亡,又括鄉里之少小者,故里正為之裹頭擐甲也。’” 唐 杜荀鶴 《友人贈舍弟依韻戲和》:“不覺裹頭成大漢,昨來竹馬作童兒。”
(3).指出行者攜帶的錢財。《舊唐書·韋嗣立傳》:“凡是封戶,不勝侵擾,或輸物多索裹頭,或相知要取中物,百姓怨嘆,遠近共知。”《資治通鑑·唐中宗景龍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裹頭,謂行槖齎裹以自資者,今謂答頭。裹,古臥翻。”《太平廣記》卷一二六:“ 唐 虔州 參軍 崔進思 ,恃郎中 孫尚容 之力,充綱入都,送五千貫,每貫取三百文裹頭,百姓怨嘆,號天哭地。”
(4).堤防潰決,當決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目的在保護堤頭,以防決口被水流繼續沖寬,等待洪水退落以後再進行堵口工程。
清霜
(1).寒霜;白霜。《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晉 湛方生 《弔鶴文》:“獨中宵而增思,負清霜而夜鳴。” 唐 聶夷中 《贈農》詩:“清霜一委地,萬草色不緑。” 明 袁宏道 《短歌燕中逢樂之律作》:“明月浮空,清霜墮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凍得儗儗的雲色,映著半新不舊的赤旗,時時招拂。”
(2).用以喻頭髮花白。 金 元好問 《征人怨》詩:“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滿鏡中。” 楊朔 《十月北京城》:“這些可敬的老藝人,到滿頭清霜的年齡,倒更懂得用雙手來美化我們的生活了。”
籬落
籬笆
村莊籬落
黃葉
(1).枯黃的樹葉。亦借指將落之葉。 南朝 梁 丘遲 《贈何郎》詩:“檐際落黃葉,堦前網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詩:“ 燕支 黃葉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題李白郎官湖》詩:“黃葉當頭亂打人,門前繫著青驄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崔孝廉》:“丹楓江冷人初去,黃葉聲多酒不辭。”
(2).佛教語。以楊樹黃葉為金,比喻天上樂果,能止人間眾惡。 前蜀 貫休 《題惠琮律師院》詩:“苦節兼青目,公卿話有餘。唯傳黃葉喻,還似白泉居。”
林邱
見“ 林丘 ”。
徐田臣名句,【中呂】滿庭芳_烏紗裹頭,名句
名句推薦
忽遇此林師子子,萬般伎倆一時休
釋善能《頌古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