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

作者:劉紹 朝代:元代

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原文

房星耀西極,天馬產渥窪。

龍媒世難得,被策來中華。

伏櫪器未展,忽雲軛鹽車。

峨峨西蜀山,九折道里賒。

日晏勢頹迫,束芻不雲加。

棄擲道南谷,長鳴若咨嗟。

誰能卒惠養,猶可凌風沙。

詩詞問答

問: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劉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紹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麻韻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房星

(1).星宿名。即房宿。古時以之象徵天馬。《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 唐 李賀 《馬詩》之四:“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王琦 匯解引《瑞應圖》:“馬為房星之精。”

(2).用以借指馬。 明 何景明 《悼馬詩》:“渥水千年降,房星一夜隳。”參見“ 房宿 ”。

西極

(1).西邊的盡頭。謂西方極遠之處。《楚辭·離騷》:“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於西極。”《漢書·禮樂志》:“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

(2).指 長安 以西的疆域。 唐 杜甫 《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詩:“西極最瘡痍,連山暗烽燧。” 唐 杜甫 《往在》詩:“安得自西極,申命空 山 東。” 仇兆鰲 註:“西極,指京師之西,與 山 東相對。或指 吐魯蕃 者,非。”

(3). 漢 代 烏孫國 所產之良馬。《史記·大宛列傳》:“﹝ 匈奴 ﹞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天馬

(1).駿馬的美稱。《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唐 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 黃龍 飲,從西天馬來。”

(2).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3).神馬。《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為友。”《雲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 明 劉基 《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

(4).星名。屬於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5).螳螂的別名。《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漢 高誘 註:“螳蜋,一曰天馬。”《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 許叔重 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

渥窪

即 渥窪 。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此五君者,譬諸 渥漥 美駟, 荊 野明搖,詞學一日不湮,斯人亦一日不沒。”參見“ 渥窪 ”。

(1).水名。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境,傳說產神馬之處。《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 渥窪水 中,復次以為《太一之歌》。” 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 南陽 新野 有 暴利長 ,當 武帝 時遭刑,屯田 燉煌 界。人數於此水旁見羣野馬中有奇異者,與凡馬異……﹝ 利長 ﹞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馬,獻之。” 唐 盧綸 《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詩:“ 渥窪 龍種散雲時,千里繁花乍別離。” 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蓋 伯樂 過 渥窪 之渚,而馬群為空。”

(2).指代神馬。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窪。” 宋 蘇軾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詩:“舞鳳尚從 天目 下,收駒時有渥窪姿。”

龍媒

(1).《漢書·禮樂志》:“天馬徠龍之媒。”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言天馬者乃神龍之類,今天馬已來,此龍必至之效也。”後因稱駿馬為“龍媒”。《晉書·庾亮傳論》:“馬控龍媒,勢成其逼。” 宋 王安石 《追傷河中使君修撰陸公》詩之二:“ 皖城 初得故人詩,嘆息龍媒踠壯時。”

(2).喻俊才。 唐 楊炯 《後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於是龍媒間出,麟駒挺生。 伯樂 多謝於精微, 日磾 有慙於牧養。” 唐 高適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長鳴謝知己,所愧非龍媒。” 清 汪懋麟 《送子靜主桂林省試》詩之二:“只為 雄 文工《羽獵》,故教絶域訪龍媒。”

(3).指土龍。迷信者用土製成龍狀,以為可招誘真龍來降雨。 北周 庾信 《和李司錄喜雨》:“臨河沉璧玉,夾道畫龍媒。” 倪璠 註:“《新論》:‘ 劉歆 曰:致雨具作土龍。龍見者輒有風雨,起以迎送之,故緣其象類而為之。’”

(4). 唐 御馬廄六閒之一。《新唐書·兵志》:“又以尚乘掌天子之御。左右六閒:一曰飛黃,二曰吉良,三曰龍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難得

(1) 很難做到(含珍重意)

難得他這么忙還惦記著我們

(2) 少有;不經常;不易得到

這是難得的大雪

中華

(1)

(2) 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後也借指中國

振興中華

(3) 指中原

(4) 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伏櫪

亦作“ 伏歷 ”。1.馬伏在槽上。指受人馴養。《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唐 杜甫 《高都護驄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2).喻指養育。 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異駑駘!”

(3).指蓄養在廄中的馬匹。《漢書·梅福傳》:“雖有 景公 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貪也。”

(4).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後用為壯志未酬,蟄居待時的典故。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六:“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 明 楊珽 《龍膏記·旅況》:“到如今阨蓬蒿伏櫪棲山,嘆息損朱顏。” 華羅庚 《病中斗》詩:“我行雖彳亍,豈 * 櫪哀。驅馳絶廣漠,騰躍越崔嵬。”

鹽車

運載鹽的車子。《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伯樂 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後以“鹽車”為典,多用於喻賢才屈沉於天下。 漢 賈誼 《吊屈原文》:“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唐 殷堯藩 《暮春述懷》詩:“此時若遇 孫陽 顧,肯服鹽車不受鞭。” 宋 黃庭堅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詩:“鹽車之下有絶足,敗羣勿縱為民殘。” 明 高啟 《天閒青驄赤驃二馬歌》:“請看垂耳鹽車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孫枝蔚 《君馬黃》詩:“恥遭眾口夸,寧受鹽車厄。”

峨峨

(1) 山體高大陡峭

(2) 態度莊重嚴肅

西蜀

今 四川省 。古為 蜀 地,因在西方,故稱“西蜀”。 唐 杜甫 《諸將》詩之五:“ 西蜀 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羣材。” 元 揭傒斯 《雲錦溪棹歌》:“ 西蜀 錦江 那得似, 西湖 緑水更須憐。”

道里

路程,里程

度道里(路上行程)會遇之禮畢。——《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日晏

天色已晚。《呂氏春秋·慎小》:“明日日晏矣,莫有僨表者。”《史記·酷吏列傳》:“ 湯 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天子忘食。” 唐 楊賁 《時興》詩:“平明登紫閣,日晏下彤闈。”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及日晏時熟視,乃見數番小兒在其中。”

束芻

(1).捆草成束。《詩·唐風·綢繆》:“綢繆束芻,三星在隅。”《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明日賊攻城,設百樓, 巡 柵城上,束芻灌膏以焚焉。”一說,喻男女成婚。參見“ 束薪 ”。

(2).成束的草。《宋史·荊罕儒傳》:“ 罕儒 令人負束芻徑趨 太原 城,焚其東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濰水狐》:“驢之為物龐然也……倘執束芻而誘之,則帖耳輯首,喜受羈勒矣。”

(3).《後漢書·徐穉傳》:“及 林宗 有母憂,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後因以“束芻”稱祭品。 明 李東陽 《望狄梁公祠用前韻》:“寄遠束芻誰與致,衝寒瘦馬不勝騎。” 明 袁宏道 《哭江進之》詩序:“乙巳秋,聞 進之 兄卒於 蜀 ……欲躬致束芻,值有邑乘之役,素車白馬,未卜何日。”

棄擲

亂丟亂扔

棄擲邐迤。——唐· 杜牧《阿房宮賦》

長鳴

(1).長聲鳴叫。 漢 朱穆 《與劉伯宗絕交》詩:“長鳴呼鳳,謂鳳無德,鳳之所趨,與子異域。” 晉 潘岳 《馬汧督誄》:“青煙傍起,歷馬長鳴。” 宋 王安石 《驢》詩之一:“臨路長鳴有真意, 盤山 弟子久同參。”

(2).多喻士人施展抱負、才能。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顧盻增其倍價,剪拂使其長鳴。” 唐 王勃 《上武侍極啟》:“千載一時,下走得長鳴之所。”

咨嗟

(1).讚嘆。《楚辭·天問》:“何親揆 發 ,定 周 之命以咨嗟?” 王逸 註:“咨嗟,嘆而美之也。”《南史·張緒傳》:“ 劉悛 之為 益州 ,獻 蜀 柳數枝…… 武帝 以植於 太昌 靈和殿 前,常賞玩咨嗟。” 宋 歐陽修 《贈無為軍李道士》詩:“ 李師 琴紋如臥蛇,一彈使我三咨嗟。” 王闓運 《曾孝子碑文》:“學士大夫高尚其道,負販傭嫗咨嗟其行。”

(2).嘆息。 漢 焦贛 《易林·離之升》:“車傷牛罷,日暮咨嗟。”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雁門太守行》:“﹝ 王渙 ﹞病卒,老少咨嗟,奠酬以千數。”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正監蒙難紀實》:“是時, 高公 已居林下,頗為咨嗟,然已無可奈何。”

惠養

(1).加恩撫養。《漢書·疏廣傳》:“又此金者,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樂與鄉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餘日。”《新唐書·劉蕡傳》:“念百姓之怨痛,在擇良吏以任之,使明惠養之術。”《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五年》:“夫一家之長,必惠養子孫;天下之君,必惠養兆民。”

(2).猶豢養。 清 唐孫華 《責貓》詩:“惠養及二載,肥澤若可悅。”

猶可

(1).尚可;還可以。《孟子·萬章下》:“臘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言猶可也,至於以貌取人,雖愚夫知其不可,而謂聖人為之乎?” 葉聖陶 《四三集·一個練習生》:“啊,那張‘進局須知’,不看猶可,一看之後,我的興奮的心臟,簡直停止了跳動!”

(2).謂也可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凌風

駕著風。 唐 韓愈 《鳴雁》詩:“違憂懷息性匪他,凌風一舉君謂何。” 明 劉基 《感懷》詩之二十:“竚立望浮雲,安得凌風翔。”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正是他們在那一面凌風飄動的黨的紅旗引導下,在戰鬥最前哨。”

淩風:乘風。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故康衢有角歌之音,鼎俎發凌風之跡。” 唐 顧況 《酬本部韋左司》詩:“安得凌風翰,肅肅賓天京。”

詩詞推薦

  • 送益上人南歸

    王立道明代〕面壁已多年,遊方向日邊。三千俱法界,來去但隨緣。俗遠詩成易,溪晴杯渡便。還思竹房月,獨煮惠山泉。
  • 醉歌

    汪元量宋代〕淮襄州郡盡歸降,鼙鼓喧天入古杭。國母已無心聽政,書生空有淚成行。
  • 浮屠

    宋祁宋代〕乞食古為恥,浮屠名自修。黎明抱應器,禺中飫乾餱。果腹固其願,之墦非所羞。歉歉常不足,遑遑茲有求,素飽
  • 雜曲歌辭。行路難五首

    賀蘭進明唐代〕君不見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見山上蒿,數寸凌雲煙。人生相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憂煎。但願親友長含笑,
  • 寄劉道秘書

    強至宋代〕夫子文章老更工,六經俱達一身窮。為逃州縣時情薄,不問田園歲計空。別酒正思傾夜雪,書郵忽喜寄春風。遙知
    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原文_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又成五言律詩三首

    蔣祺宋代〕陵谷有時變,茲岩不可湮。神仙三島景,天地一爐春。鼓動龍蛇蟄,疏通草木新。寒亭幾百載,今始得良鄰。
  • 苑中

    韓偓唐代〕上苑離宮處處迷,相風高與露盤齊。金階鑄出狻猊立,玉樹雕成狒犭術啼,外使調鷹初得按,中官過馬不教嘶。笙
  • 遊仙詩三首·其一

    李雲龍明代〕一夕復一朝,一春復一秋。昔日繁華子,零落歸山丘。諒無魯陽戈,白日誰能留。揮袂出門去,東遊訪十洲。十洲
  • 偈頌十七首

    釋智愚宋代〕朝朝相似,日日一般。見面受用,千難萬難。因思臨濟掌黃檗,何以華亭把釣竿。
  • 秋日書事,寄秘書竇少監

    姚合唐代〕秋氣日騷騷,星星雙鬢毛。涼天吟自遠,清夜夢還高。林下期同去,人間共是勞。頭巾何所直,且漉瓮頭糟。
  • 天塹

    劉克莊宋代〕興亡天數亦人謀,戰艦蒙沖一炬休。雪浪如山限南北,不湔江令沈侯羞。
  • 隨筆

    洪咨夔宋代〕歸州多癭生昭君,郢州多癭生莫愁。造物何如等教癭,盡令尤物不成尤。
    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原文_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八十七首

    釋慧開宋代〕目前無法,意在目前。目前薦得,正好吃拳。
    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原文_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六十七首

    釋原妙宋代〕參須實參,悟須實悟。動轉施為,輝今耀古。若是操心不正,悟處不真。妝妝點點,鬥鬥釘釘,被人輕輕拶著,未
  • 詔重修太學詩

    歐陽修宋代〕漢詔崇儒術,虞庠講帝猷。叢楹新寶構,萬杵逐歡謳。照爛雲甍麗,迴環壁水流。冠童儀盛魯,蒿柱德同周。舞翟
  • 勸公樂

    李新宋代〕金印莫療飢,珠玉難可肥。碧酒濡唇百事美,綠鬟扣眼一笑隨。跳丸日月不受縛,朱顏易逐飛花落。情知一死同眾
    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原文_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單令簡園梨花四絕

    胡寅宋代〕梅花如夢李成塵,卻伴酴醿過晚春。未要烘晴千樹白,且看帶雨一枝新。
  • 昭靈夫人祠

    晁載之宋代〕殺翁分我一杯羹,龍種由來事杳冥。安用生兒作劉季,暮年無骨葬昭靈。
  • 偶過浣花感舊遊戲作

    陸游宋代〕憶昔初為錦城客,醉騎駿馬桃花色。玉人攜手上江樓,一笑鉤簾賞微雪。寶釵換酒忽徑去,三日樓中香未滅。市人
    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原文_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 峴山送崔子向之宣州謁裴使君

    皎然唐代〕楚思入詩清,晨登峴山情。秋天水西寺,古木宛陵城。琴匣應將往,書車亦共行。吾知江太守,一顧重君名。
    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原文_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
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原文_雜詩十首示宰獻·其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