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吳當的《送趙大本西台御史得一字》
全文:
關陝古雄都,四塞若天室。
聖人物土貢,沃壤稱第一。
皇威極西郵,聲教無遠昵。
崇台攬紀綱,郡國底寧謐。
趙君金閨彥,楚楚冰玉質。
出身翰墨場,已執太史筆。
朝峨惠文冠,夕策長亭馹。
弭節都門道,供帳集簪韠。
朔風吹秦隴,岳色寒崒嵂。
涇渭揚濁清,河水相盪潏。
皇皇霜簡動,肅肅繡衣出。
丈夫報國心,重在理仁術。
矧茲聖明時,布衣靡闕失。
胡為守牧宰,往往敗繩律。
饑渴劇飫饕,民隱詎遑恤。
豈無循良才,眾醜成妒嫉。
遂令白黑撓,懲勸恆過實。
周詢待摩撫,伺察到微密。
於焉振風采,勿使廢彀率。
遄歸報明廷,煙柳動春日。
參考注釋
涇渭
(1).指 涇水 和 渭水 。《詩·邶風·谷風》“ 涇 以 渭 濁,湜湜其沚”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帶 涇 渭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王粲》詩:“山岑高無極, 涇 渭 揚濁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若擇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 唐 杜甫 《驄馬行》:“晝洗須騰 涇 渭 深,夕趨可刷 幽 並 夜。”
(2).古人謂 涇 濁 渭 清(實為 涇 清 渭 濁),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劣清濁,事物的真偽是非。《晉書·外戚傳·王濛》:“夫軍國殊用,文武異容,豈可令 涇 渭 混流,虧清穆之風。”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況古今路阻,視聽壤隔,而談者或以前為後,或以有為無。 涇 渭 一亂,莫之能辨。”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華月報》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涇 渭 。”
河水
河裡的水,含有碳酸鹽、硫酸鹽及鈣等溶解物與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鈉有區別
盪潏
水動盪湧出貌。 明 何景明 《九川行》:“長 江 廣 漢 兩盪潏,濁 涇 清 渭 中縈廻。”
涌騰起伏。 南朝 齊 張融 《海賦》:“沙嶼相接,洲島相連,東西盪潏,如滿於天。”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二:“雲海方盪潏,孤鱗安得寧?” 宋 蘇轍 《舟中聽琴》詩:“翻迴蕩潏有遺韻,琴意忽忽從此生。”
吳當名句,送趙大本西台御史得一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