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竺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東竺庵原文

竺庵盤之隩,隆中獨向陽。

谷口有楊柳,垂絲欲作黃。

策馬從谷入,路無十里強。

四山蔚暖煙,松石含晶光。

調御默然坐,瓦爐致瓣香。

別室尋古杏,杏花未吐芳。

欲去更失笑,去來何其忙。

詩詞問答

問:東竺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東竺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八

參考注釋

隆中

(1).山名。在 湖北省 襄陽縣 西。臨 漢水 。 東漢 末, 諸葛亮 隱居於此。《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好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亮 家於 南陽 之 鄧縣 ,在 襄陽 城西二十里,號曰 隆中 。” 宋 葉適 《送鄭虞任赴京西檢法官》詩:“回首舊 隆中 ,畦壠長薿薿。”

(2).借指 諸葛亮 。 清 曹寅 《謁文山先生祠》詩:“兩間存正氣,一脈接 隆中 。”

獨向

見“ 獨鄉 ”。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楊柳

(1) 楊樹和柳樹的合稱

(2) 專指柳樹

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 古曲名,即“折楊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唐· 王之渙《涼州詞》

垂絲

(1).下垂的絲狀枝條。多指柳條。 唐 李白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垂絲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鳥相和鳴。”

(2).指如絲的枝條下垂。 前蜀 李珣 《漁歌子》詞:“柳垂絲,花滿樹。”

(3).白髮下垂。 唐 李紳 《發壽陽分司勅到又遇新正感懷書事》詩:“休為建隼臨 淝 守,轉作垂絲入 洛 人。” 唐 白居易 《白鷺》詩:“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4).指垂絲海棠。 宋 張元乾 《念奴嬌·丁卯上巳燕集葉尚書蕊香堂賞海棠即席賦之》詞:“燒燭呈妝,傳杯繞檻,莫放春歸去。垂絲無語,見人渾似羞妒。”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谷入

謂禾稼的收穫。《後漢書·桓譚傳》:“今可令諸商賈自相糾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畀告者。如此,則專役一己,不敢以貨與人,事寡力弱,必歸功田畝。田畝修,則穀入多而地力盡矣。”

暖煙

指春天的煙靄。 唐 鄭谷 《曲江春草》詩:“花落江堤簇暖煙,雨餘草色遠相連。”

松石

(1).松與石。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松石峻垝,蔥翠陰煙。” 唐 宋之問 《初至崖口》詩:“錦繢織苔蘇,丹青畫松石。” 唐 李白 《九日》詩:“地遠松石古,風揚絃管清。”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 李德裕 在 洛陽 南置 平泉莊 。莊周圍十餘里,台榭百餘所,有奇花異草與松石。”

(2).借指山林。 唐 宋之問 《使至嵩山尋杜回不遇》詩:“與君闊松石,於茲二十年。”

(3).松的化石。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婺州 金華山 有松石,又如核桃、蘆根、魚鹽之類皆有成石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三·不灰木》﹝附錄﹞引 蘇頌 曰:“今 處州 出一種松石,如松乾而實石也,或雲松久化為石。”

(4).寶石。呈綠色,又稱綠松石。《詩刊》1978年第5期:“草地里拾得 卓瑪 的松石耳環。”

晶光

(1) 發光;閃亮

晶光奪目

晶光閃亮

(2) 喻指神采

調御

(1).調教駕御。《無量義經·德行品》:“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 唐 柳宗元 《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攝取調御,凡歸於正真者,動而成羣,不自知其教。”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一:“若踶囓之馬,調御有道,久則自然馴熟。”

(2).佛教語。“ 調御丈夫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勸請調御,常住世間,救現在之兵災,除當來之苦集。” 唐 柳宣 《與翻經大德等書》:“僕心懷正路,行屬歸依,以實際為大覺,玄軀無為,是調御法體。”

默然

沉默不語貌。《戰國策·齊策四》:“ 宣王 默然不説。” 唐 韓愈 《次石頭驛寄江西王十中丞閣老》詩:“默然都不語,應識此時情。” 瞿秋白 《文藝雜著·那個城》:“沉沉的垂枝,一動不動覆著默然不語的大地。”

瓦爐

用陶土燒制的香爐。 宋 范成大 《臨溪寺》詩:“解鞍得 * ,臥受瓦爐供。”

瓣香

(1).佛教語。猶言一瓣香。 宋 陳若水 《沁園春·壽游侍郎》詞:“丹心在,尚瓣香歲歲,遙祝 堯 齡。” 清 計東 《再與宋牧仲書》:“乃於郡署旁廢圃中,西向設瓣香,流涕再拜而去。”《紅樓夢》第一一四回:“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謹備瓣香至靈前拜奠,稍盡微忱。”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附錄二《庚子送灶即事》詩:“隻鷄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參見“ 一瓣香 ”。

(2).師承;敬仰。 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卷一:“近來 浙中 詩人,皆瓣香 厲鶚 《樊榭山房集》。” 胡適 《西遊記考證》六:“盡登其詩入《山陽耆舊集》。擇其傑出者各體載一二首於此,以志瓣香之意雲。”

(3).喻崇敬的心意。 郭沫若 《參觀劉胡蘭紀念館》詩:“五洲萬國佳兒女,海角天涯獻瓣香。”

別室

(1).正室以外的房間。《後漢書·明帝紀》:“遺詔無起寑廟,藏主於 光烈皇后 更衣別室。”《新五代史·雜傳·劉守光》:“躍馬而擒之,又囚之於別室。”《東周列國志》第四九回:“ 昭姬 痛其子死於非命,日夜悲啼, 懿公 惡之,乃囚於別室。”

(2).妾;側室。《北史·后妃傳下·彭城太妃》:“ 彭城太妃 尒朱氏 , 榮 之女, 魏孝莊後 也, 神武 納為別室。”《新五代史·唐明宗家人傳·淑妃王氏》:“ 明宗 夏夫人 已卒,方求別室,有言 王氏 於 安重誨 者, 重誨 以告 明宗 而納之。”

失笑

忍不住發笑

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蘇軾《文與可笑篔簹谷偃竹記》

啞然失笑

去來

(1).往來,往返。《商君書·墾令》:“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則農民不飢,行不飾。”《魏書·禮志四》:“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所以皷舞群倫,曰官曰差遣曰職而已,又遷徙去來,常無虛日。”

(2).謂離去而又歸來。《史記·孝文本紀》:“與王 興居 去來,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雖始與 興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會東少司寇》詩:“鄉里卻看鬚鬢舊,行藏轉覺去來新。”

(3).離去。來,語氣助詞。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詩:“去來今何道,卑賤生所鍾。” 唐 孟郊 《古意》詩:“盪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去來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壽老》詩:“法法剎那無住,云何見在去來。”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引上》:“﹝釋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頓悟,而足以亡亂於去來。”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但有去來無現在,無窮生滅看香菸。”

何其

多么(多帶有不以為然的口氣)

何其壯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何其衰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何其糊塗

詩詞推薦

東竺庵原文_東竺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