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與之子,吏隱偕白門

王弘誨同唐仁卿登謝公墩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同唐仁卿登謝公墩》

全文:
驅車出廣陌,言訪謝公墩。
維時當朱明,霽景蕩平原。
輕霞浮夕照,遠樹澹芳村。
習習薰風來,披襟滌囂煩。
眷言同心侶,山水供清尊。
抗跡避城市,高詠狎蘭蓀。
緬懷東山儔,往事難具論。
逝者不可作,弔古空苔痕。
而我與之子,吏隱偕白門
俯仰薄羈束,風雅靄孤騫。
努力崇明德,寤言矢無諼。
安知千載名,不與此山存。
長嘯過古剎,幽意已忘言。

王弘誨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之子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

吏隱

(1).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田山莊》詩:“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雲水間。”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薌畇公輓聯》:“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

(2).山名。一名 窪尊山 。在 浙江省 縉雲縣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雲 ,縣令 李陽冰 退居於此山,創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窪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窪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

白門

(1).古代把天地八方分為八門,西南方稱白門。《淮南子·墬形訓》:“西南方為 編駒之山 ,曰白門。” 高誘 註:“西南月建在申,金氣之始也,金氣白,故曰白門。” 漢 張衡 《思玄賦》:“蹶白門而東馳兮,雲台行乎中野。”

(2). 南朝 宋 都城 建康 (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宣陽門 的俗稱。《南史·宋紀下·明帝》:“ 宣陽門 謂之 白門 ,上以 白門 不祥,諱之。尚書右丞 江謐 嘗誤犯,上變色曰:‘白汝家門!’”

(3). 江蘇省 南京市 的別名。六朝皆都 建康 (今 南京市 ),其正南門為 宣陽門 ,俗稱 白門 ,故名。《南齊書·王儉傳》:“ 宋 世外六門設竹籬。是年初,有發白*虎樽者言:‘ 白門 三重門,竹籬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牆。” 明 吳從先 《徐郎小傳》:“ 芳 固 吳 兒,父以負犇 白門 ,因依常侍為命。”《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堅臥 白門 ,原無心於仕途。” 清 趙翼 《金陵》詩:“不到 金陵 廿六年, 白門 煙柳故依然。”

(4).白蓮教的支派。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白門是白蓮教的支流。”參見“ 白蓮教 ”。

王弘誨名句,同唐仁卿登謝公墩名句

詩詞推薦

而我與之子,吏隱偕白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