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送吳非熊旅櫬還新安(一)·其二》
全文:
獨憐芳草遍,之子未寧居。
有弟能收骨,孤兒可付書。
囊因為客盡,句尚苦吟餘。
借問同游輩,誰來策素車。
參考注釋
獨憐
(1).特別喜愛;特別哀憐。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金 元好問 《贈答劉御史雲卿》詩之一:“獨憐夸毘子,一我無古今。共學君所貪,適道我豈任;相酧無別物,徒有好賢心。” 元 趙孟頫 《趙村道中》詩:“興亡自有數,不敢問何如;獨憐野菊花,立馬為躊躇。”
(2).只可惜。 清 方文 《寄壽嚴顥亭母夫人七十》詩之二:“獨憐延頸處,不及介眉時。明歲來湖上,當筵補一巵。”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註:“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之子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
寧居
安居。《左傳·桓公十八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脩舊好。”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 居易 忝奉詔條,愧無政術,既逢愆序,不敢寧居。” 明 李東陽 《鮮卑兒》詩:“使汝溫飽相歌呼,胡為虐彼無寧居。”
李之世名句,送吳非熊旅櫬還新安(一)·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