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襟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滌襟泉原文

山以有泉靈,此語聞自古。

如人血氣充,盎睟還由睹。

離宮枕崇麓,舊接棲禪所。

宛宛露石竇,涓涓出玉1*1乳。

深乃不可測,輪將三尺許。

天然謝疏鑿,酌用供罌甒。

不聞馬蹄跑,得無龍口吐。

滌襟我所名,每對消塵緒。

纓足兩無濯,聊因悟自取。

徘徊俯清照,髭眉皆可數。

卻見英英氣,去作雲幾縷。

為喜訊息佳,朝來釀靈雨。

詩詞問答

問:滌襟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滌襟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血氣

(1) 血液與氣息;血的氣味

(2) 指血統

(3) 勇氣或血性

有血氣的青年

離宮

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宮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時的住所

棲禪

亦作“棲禪”。猶坐禪。《魏書·釋老志》:“昔如來闡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戀著城邑。豈湫隘是經行所宜,浮諠必棲禪之宅,當由利引其心,莫能自止。” 唐 黃滔 《壺公山》詩:“井通鰌吐脈,僧隔虎棲禪。”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 莆田 趙仲白 讀公詩集,有詩云:‘ 茶山 八十二癯仙,千首新詩手自編。吟到瘴煙因避寇,貴登從橐只棲禪。’”

宛宛

(1).盤旋屈曲貌。《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宛宛黃龍,興德而升。” 李善 註:“《楚辭》曰:‘駕八龍之宛宛。’”今本《離騷》作“婉婉”。 王逸 註:“婉婉,龍貌。”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宛宛連螭轡,裔裔振龍輈。” 唐 柳宗元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宛宛凌江羽,來棲翰林枝。”

(2).謂山川道路蜿蜒曲折。 唐 張祜 《車遙遙》詩:“碧川迢迢山宛宛,馬蹄在耳輪在眼。” 明 何景明 《過馬溪田村居》詩:“宛宛清河曲,團團翠竹村。” 林紓 《記花塢》:“厓下多沃壤,盡以蒔竹,小溪宛宛如繩,盤出竹外。”

(3).遲回 * 貌。 唐 岑參 《龍女祠》詩:“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語。” 明 方孝孺 《喜嘉猷秀才至》詩:“宛宛心所慕,盈盈日興思。” 明 高啟 《送家兄西遷》詩:“怱怱逐途旅,宛宛謝親戚。”

(4).細弱貌。 唐 陸羽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宛宛如絲柳,含黃一望新。” 明 陸粲 《邊軍謠》:“宛宛嬌兒未離母,街頭抱賣供軍裝。” 清 納蘭性德 《鞦韆索·淥水亭春望》詞之一:“菸絲宛宛愁縈掛,賸幾筆晚晴圖畫。”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八章:“使吾身此時為 幽 燕 老將,固亦不能提鋼刀慧劍,驅此嬰嬰宛宛者於漠北。”

(5).真切可見貌;清楚貌。《釋名·釋丘》:“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釋名·釋州國》:“ 燕 ,宛也。北方沙漠平廣,此地在 涿鹿山 南,宛宛然以為國都也。”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東園》:“ 淵映 、 瀍水 二堂,宛宛在水中。”

石竇

石穴。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灕水》:“驗其山有石竇,下深數丈,洞穴深遠,莫究其極。” 隋 江總 《入龍丘岩精舍》詩:“風窗穿石竇,月牖拂霜松。” 宋 蘇軾 《巫山》詩:“石竇有洪泉,甘滑如流髓。”

涓涓

(1) 細小的水流

絹絹源水

(2) 細水緩流的樣子

泉涓涓而始流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三尺

(1)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2)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疏鑿

亦作“踈鑿”。開鑿。 唐 皇甫冉 《雜言無錫惠山寺流泉歌》:“任疏鑿兮與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唐 胡曾 《詠史詩·故宜城》:“ 武安 南伐勒 秦 兵,踈鑿功將 夏禹 並。” 宋 范成大 《初入巫峽》詩:“偉哉神 禹 跡,疏鑿此山川。” 清 吳偉業 《滇池鐃吹》詩:“莫向 昆明 道疏鑿,道人知已劫灰銷。”

馬蹄

馬的蹄子

得無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構成表推測性的疑問句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龍口

(1).指龍形香爐的出煙口。 北周 庾信 《奉和趙王春日》:“香菸龍口出,蓮子帳心垂。” 倪璠 註:“香菸龍口出者,言香爐刻為龍形,薰香菸從口中出也。”

(2). 五龍口 之省稱。 山東省 萊陽市 東南有 五龍山 , 五龍山 有水道五,于山下合流入海。 五龍口 即此五條水道匯聚入海處。 宋 余靖 《竊聞集賢侍郎政成公暇時出遊覽因念青社境物之勝長句四韻奉寄觀文殿大學士龐籍上》:“波通 龍口 春戲盛,雲入山門曉望開。”原註:“今州 廣固 ,通 五龍口 。”

(3).大壩未合龍時的流水口。 碧野 《彩石斑斕》:“眼看截流的公路加寬了,引河挖好了,門式起重機安裝起來了,石山爆破了,拋石船在江中拋石築龍口了。”

我所

佛教語。謂與“我”相對之外物。《智度論》卷三一:“我是一切諸煩惱根本,先著五素為我,然後著外物為我所。” 南朝 宋 謝靈運 《浮雲》詩:“諸法既無我,何由有我所。” 章炳麟 《人無我論》:“自八識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屬於內界者,假説為我;自眷屬衣食金錢田園以至一切可以攝取受用之物屬於外界者,説為我所,而我與我所又非一成不變也。”

對消

平衡或相互抵消

自取

(1).自己招致。《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莊子·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耶?” 宋 梅堯臣 《寄永興招討夏太尉》詩:“二師覆敗乃自取,豈是廊廟謀不臧。” 明 王守仁 《瘞旅文》:“皆爾自取,謂之何哉。”

(2).謂自己取代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先主 ﹞謂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記·伍子胥列傳》:“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清照

清澈明亮。《世說新語·容止》“ 裴令公 目 王安豐 眼爛爛如巖下電”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 王戎 形狀短小,而目甚清炤,視日不眩。”

英英

(1).輕盈明亮的樣子。《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朱熹 集傳:“英英,輕明之貌。” 唐 皎然 《答道素上人別》詩:“碧水何渺渺,白雲亦英英。” 清 錢謙益 《茅山懷古》詩之四:“英英嶺上雲,至今在空谷。”

(2).形容音聲和盛。《呂氏春秋·古樂》:“乃令 鱓先 為樂倡, 鱓 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高誘 註:“英英,和盛之貌。”

(3).俊美而有才華。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英英夫子,灼灼其雋。” 唐 李益 《自朔方還與鄭式瞻等會法雲寺》詩:“英英二三彥,襟曠去煩擾。” 清 朱琦 《朱副將戰歿》詩:“大兒善射身七尺,小兒英英頭虎額。”

(4).光彩鮮明的樣子。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英英朱鸞,來自南岡。” 唐 皎然 《答裴集陽伯明二賢》詩:“何似雙瓊璋,英英曜吾手。” 清 吳士玉 《玉帶生歌奉和漫堂先生》:“英英紫玉暈痕透,有如白虹貫日昭精誠。”

(5).奇偉的,傑出的。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二:“英英 桂林伯 ,實維文武特。”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七:“英英 范 與 蘇 ,器識兼文武。”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蔡文姬 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 王闓運 《黃司使誄》:“異軍特起,實利武夫,英英 黃君 ,奮與為徒。”

(6).茂美貌。 明 張居正 《詠懷》之三:“英英園中槿,朱榮媚朝陽。”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盧公神道碑》:“觀政於曹,翠翎英英。” 康有為 《泛灕江到桂林》詩:“英英虎鬚草,浸泉生氣活。”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靈雨

(1).好雨。《詩·鄘風·定之方中》:“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説於桑田。” 鄭玄 箋:“靈,善也。” 宋 蘇軾 《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詩之三:“待向三茆乞靈雨,半篙流水贈君行。”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昔 於公 曾表白 東海 孝婦,果然是感召得靈雨如泉。” 鄭澤 《長沙謁烈士祠》詩:“靈雨飄東風,祠堂載瞻仰。”

(2).喻君王的恩澤。 唐 楊巨源 《春日奉獻聖壽無疆詞》之一:“靈雨含雙闕,雷霆肅萬方。” 宋 蘇軾 《謝賜恤刑詔書表》之二:“凱風養物,散為扇暍之涼;靈雨應時,同沾執熱之濯。”

詩詞推薦

滌襟泉原文_滌襟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