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燕賞須從俗,昨日陽和已發春

呂陶和正月二日游碑堂寺二首·其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和正月二日游碑堂寺二首·其二》

全文:
綵旗連道過重闉,卻訪僧居暫柅輪。
平野一朝鋪秀色,輕風十里散香塵。
此時燕賞須從俗,昨日陽和已發春
自古成都稱美酒,細傾聊以度良辰。

呂陶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燕賞

(1).給與筵席等賞賜。《晏子春秋·諫上七》:“ 景公 燕賞於國內,萬鍾者三,千鍾者五。”

(2).宴飲觀賞。 宋 吳聿 《觀林詩話》:“都下舊無紅梅,一貴人家始移植,盛開,召士大夫燕賞,皆有詩。”

(3).指玩賞。《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燕賞良宵無寐,笑倚東風殘醉。未審那人兒,今夕玩游何地?”

從俗

(1).依從習俗。《禮記·曲禮上》:“禮從宜,使從俗。” 北齊 劉晝 《新論·隨時》:“故《易》貴隨時,《禮》尚從俗,適時而行也。”

(2).順從時俗。《楚辭·離騷》:“委厥美以從俗兮,苟得列乎眾芳。”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求安之士乃詭志以從俗。”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官制廢久矣,今其名稱訛謬者多,雖士大夫皆從俗,不以為怪。” 清 惲敬 《與朱乾臣》:“吾弟前書稱老夫子大人,鄙意頗不願從俗。” 魯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我是就世俗一般而言,所以也姑且從俗。”

昨日

昨天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發春

(1).春氣發動。謂春天萬物發生。常用以指孟春。《楚辭·招魂》:“獻歲發春兮,汩吾南征。” 王逸 註:“言歲始來進,春氣奮揚,萬物皆感氣而生。” 漢 桓寬 《鹽鐵論·授時》:“發春而後,懸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勸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謂也。”《後漢書·馮衍傳下》:“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李賢 註:“開、發,皆始也。《爾雅》曰:‘春為發生。’” 唐 李華 《含元殿賦》:“及乎獻歲元辰,東風發春。” 元 王惲 《雙鴛鴦·柳圈辭》曲:“暖煙飄,緑楊橋。旋結柔圈折細條,都把發春閒懊惱,碧波深處一時拋。”

(2).指農曆正月。《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陽、孟陬、上春、初春、開春、發春。” 唐 柳宗元 《再至界圍岩水簾遂宿岩下》詩:“發春念長違,中夏欣再覩。”

呂陶名句,和正月二日游碑堂寺二首·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此時燕賞須從俗,昨日陽和已發春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