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陳宜甫的《龍虎山靖通庵前有古樹腹空忽生新竹自腹中而出同山諸友吟詠甚多予乃繼韻》
全文:
山中有古樹,矯矯蟠深根。
磅礴數十圍,秀色何氤氳。
鐵乾霜雪老,蒼皮苔蘚痕。
虛心守貞固,眾木同推尊。
堂堂此君種,深感母子恩。
四月剖脅生,蒼蒼凌天門。
胡為老龍精,養此幻小孫。
拳拳慎懷抱,器質如瑤琨。
恐是孤竹君,見此再世魂。
或疑費長房,化杖從飛奔。
崢嶸日已長,期汝未易言。
清風滿岩谷,直節挺乾坤。
扶持得神力,呵護嚴虎賁。
俯憐老大身,有賴清蔭存。
天寒藉垂芘,風撼為屏藩。
相依若唇齒,氣味同蘭蓀。
許容女蘿附,削去荊棘繁。
我歌美真宰,高標在淇園。
參考注釋
或疑
(1).懷疑,疑惑。或,通“ 惑 ”。 漢 王充 《論衡·案書》:“世人或疑,言非是偽,論者實之,故難為也。”
(2).有人懷疑。 宋 葉適 《湖南運判到任謝表》:“故人玩於存省,或疑無他;醫工莫知主名,可謂異疾。” 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一》:“或疑 孟子 勸 齊 伐 燕 ,《孟子》辨之甚明。而《燕世家》乃云:‘ 孟軻 謂 宣王 曰:此 文 武 之時不可失。’何從得邪?此直以或疑而意之耳。”
長房
長子身分;長子一脈所傳
化杖
(1).亦作“ 化仗 ”。指古代神話中夸父逐日,其杖化為鄧林的故事。《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 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 河 、 渭 , 河 、 渭 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明 張煌言 《春暮悵然有作》詩:“記得古人曾化仗,鄧林孤影亦參天。”
(2). 後漢 費長房 遇一仙翁,欲求道。“翁乃斷一青竹,度與 長房 身齊,使懸之舍後。”家人見之,以為 長房 縊死。“大小驚號,遂殯葬之。”於是 長房 乃隨仙翁入山修道。辭歸時,仙翁贈一竹杖。“ 長房 乘杖,須臾來歸……家人謂其久死,不信之。 長房 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乃發冢剖棺,杖猶存焉。”見《後漢書·方術傳·費長房》。後用 長房 化杖入葬以求仙的故事喻指死亡。 南朝 梁簡文帝 《華陽陶先生墓志銘》:“握留符而惻愴,思化杖而酸辛。”
飛奔
飛快地跑
戰馬飛奔
陳宜甫名句,龍虎山靖通庵前有古樹腹空忽生新竹自腹中而出同山諸友吟詠甚多予乃繼韻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