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陳謨的《游月溪庵用壁間韻》
全文:
百粵多精舍,南華是祖山。
人知尊象教,俗已變髦蠻。
明月青溪上,清風翠竹間。
時時一談詠,杖屨自忘還。
參考注釋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 唐 李鹹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雲往往宿庭除。”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一談
(1).一次談話。《南史·胡藩傳》:“至於涉獵紀傳,一詠一談,自許以雄眾;加以夸伐,搢紳白面之士,輻湊而歸。” 明 王守仁 《與陳惟濬書》:“ 江西 之會,極草草,尚意得同舟旬日,從容一談。” 艾青 《<詩選>自序》:“他看了我的意見之後,來信說:‘深願一談。’”
(2).同一論淍。 唐 韓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決唱聲,萬口和附,並為一談,牢不可破。”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於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後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鄭玄 註:“撰猶持也。” 孔穎達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杖,在坐著屨。”《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詔 復恭 致仕,賜杖屨。”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親杖屨,結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 仇兆鰲 註:“ 盧 註: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
陳謨名句,游月溪庵用壁間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