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雕竹七賢筆筒》
全文:
竹林醉客恣狂娛,刀寫還看代筆濡。
雖仿愷之七賢意,未如舜舉五君圖。
參考注釋
七賢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鹹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鹹 , 琅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唐 皇甫湜 《醉賦》:“沉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 元 沉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後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
(3).佛教指調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序品》:“復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心順道,名為七賢。” 前蜀 貫休 《聞大願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
(4).泛指七位賢人。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並拔,較吾兄應是沒爭差。”
未如
(1).不如。 唐 岑參 《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院南有曲池深竹》詩:“此地日清淨,諸天應未如。” 唐 高駢 《依韻奉酬李迪》:“詩成斬將奇難敵,酒熟封侯快未如!”
(2).猶言無可奈何。 唐 耿湋 《酬暢當》詩:“幾度曾相夢,何時定得書……且對尊中酒,千般想未如。”
五君
指 魏 晉 時名士 阮籍 、 嵇康 、 劉伶 、 阮鹹 、 向秀 。 南朝 宋 顏延之 因貶官 永嘉 太守,怨憤而作《五君詠》以自況。五君皆“竹林七賢”人物。“七賢”中惟 山濤 王戎 二人顯達,故 延之 棄而詠。 宋 熊與龢 《木平飼龍亭次韻方巨山》:“由來清調須吾輩,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乾隆名句,詠雕竹七賢筆筒名句
名句推薦
琴中彈不盡,石上坐忘歸
陳伯孫《詩一首》好個真訊息,憑君子細看
釋元祐《偈·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