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國祚的《太學釋奠同郭美命行分獻禮畢周覽橋門石鼓歸塗成二十韻》
全文:
上丁遲日麗,鹹秩辟雍先。
釋奠周官禮,安歌魯國弦。
質明期敢後,分獻典宜虔。
宿鳥初離樹,殘星尚在天。
百夫趨陛戟,萬舞列宮懸。
次第陳犧象,從容執豆籩。
班居元老次,位近素王偏。
十子升堂舊,千春配享專。
循階登降數,薦帛節文全。
小大從於邁,東西互折旋。
黃流才灌地,朱燎已生煙。
畢奏鹹和曲,徐收廣殿筵。
更衣辭鷺序,散胙得羊肩。
坦步橋門外,偕行獵碣邊。
形模度科臼,歲月昧成宣。
已免風霜剝,無愁鍾𥲤遷。
四詩雖絓漏,終古自流傳。
坐久趖松日,歸來並杏韉。
協恭良不易,同調最相憐。
好琢燕山石,題名廟學壖。
參考注釋
四詩
(1).即四家詩。 魯 《詩》、 齊 《詩》、 韓 《詩》和 毛 《詩》的合稱。 漢 代傳《詩經》的有 魯 人 申培 、 齊 人 轅固 、 燕 人 韓嬰 ,稱“魯”、“齊”、“韓”三家詩,為今文詩學, 兩漢 時皆立於學官, 魏 晉 以後逐漸衰亡。三家詩除存《韓詩外傳》外,餘均亡佚。又有 魯 人 毛亨 ,亦傳《詩經》,稱 毛 《詩》,為古文詩學,先在民間傳授,盛行於 東漢 。 魏 晉 後通行的《詩經》就是 毛 《詩》。四家對詩義的說明、文字的解釋,均有所不同,參閱 清 陳喬樅 《四家詩異文考》。參見“ 毛詩 ”、“ 三家詩 ”。
(2).《詩經》的四體:《風》、《大雅》、《小雅》、《頌》。 唐 許堯佐 《五經閣賦》:“ 虞 、 夏 、 商 、 周 之五典,《國》、《風》、《雅》、《頌》之四詩,既精微之與廣博,莫不森羅而在茲。”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四詩既刪,體裁益衍。” 清 錢謙益 《<增城集>序》:“令採風之使進而被之管絃,言之無罪,聞之足戒,豈不足以列四詩之目而稱五諫之首也哉!”
(3).稱《南》(《周南》、《召南》)、《豳》、《雅》、《頌》為“四詩”。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經義》:“《周南》、《召南》、《南》也,非《風》也。《豳》謂之《豳詩》,亦謂之《雅》,亦謂之《頌》,而非《風》也。《南》、《豳》、《雅》、《頌》為四詩,而列國之《風》附焉,此《詩》之本序也。”
絓漏
同“掛漏”。猶遺漏。語本 唐 韓愈 《南山》詩:“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兩中鄉試》:“余再三繙閲,始得之,其他絓漏必尚多也。”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隋書二·經籍志二》:“然史臣自言於舊録之外,更有附入,則有附有否,難辭絓漏之咎矣。”
古自
古子。仍然。 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四折:“瓢古自放在灶窩,驢古自映著樹科。” 元 曾瑞 《一枝花·買笑》套曲:“肯的你舒心兒便許俺,我古自未敢道真假。”參見“ 古子 ”。
流傳
謠言、新聞或其他信息在人們中間的傳播
流傳後世
一則正在流傳的謠言
朱國祚名句,太學釋奠同郭美命行分獻禮畢周覽橋門石鼓歸塗成二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