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書無逸篇因題其後》
全文:
訪落殷憂慎始圖,昌言一帙擬三謨。
為元後則時天若,知小人依所逸無。
享國明標四迪哲,發端深致七嗚呼。
詎惟尚父丹書繼,信是千秋帝范模。
參考注釋
享國
享有其國,指在王位
延及孝文王、 莊襄王,享國之日淺(淺,短),國家無事。—— 漢· 賈誼《過秦論》
迪哲
亦作“ 迪喆 ”。蹈智。謂蹈行聖明之道。《書·無逸》:“ 周公 曰:‘嗚呼!自 殷 王 中宗 、及 高宗 、及 祖甲 、及我 周文王 ,茲四人迪哲。’” 孔 傳:“言此四人皆蹈智明德以臨下。” 孔穎達 疏:“此四人者皆蹈明智之道以臨下民。”《文選·班固<典引>》:“故先命 玄聖 ,使綴學立制,宏亮洪業,表相祖宗,賛揚迪喆,備哉粲爛,真神明之式也。” 蔡邕 註:“言 仲尼 之作,亦顯助祖宗,揚明其蹈喆之德。”《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毘黎國》:“道無隱旨,教罔遺筌,聰叡迪哲,何負於殊論哉!” 宋 蘇軾 《蘇頌刑部尚書制》:“盜賊多有,獄市紛然。敷求迪哲之人,以清流弊之末。” 明 方孝孺 《杜士賢贊》:“維聖迪哲,察於人言。”
發端
(1) 開端;創始(如一個過程或一連串的事件)
(2) 初現,開頭
人類意識的發端
深致
見“ 深致 ”。
亦作“ 深緻 ”。深遠的意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公 ( 謝安 )曰:‘“訏謨定命,遠猷辰吉,”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魏書·崔亮傳》:“ 亮 答書曰:‘汝所言乃有深致。’”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 吳中丞 峻伯 、 俞廉憲 汝成 ,二公初官西曹,比余舍為社,每憐其高才深緻。” 郭沫若 《孔雀膽》附錄《<孔雀膽>的潤色》:“因此那種雅人深致的高蹈趣味和溫柔敦厚的人道主義,是不是可以作為戲劇性的最高準繩,似乎也是值得討論的事。”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乾隆名句,書無逸篇因題其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