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別恨原文
別恨曾諳,往事重拈。
記臨岐、暮色紅簾。
牽衣回抱,細語喃喃。
見眉痕重,淚痕滴,酒痕鹹。
峽雲歸後,雨來空識,只宵闌、夢斷魂黏。
孤眠無賴,回憶何堪。
是爐香歇,發香膩,被香甘。
詩詞問答
問:行香子·別恨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祿
問:行香子·別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祿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四部
參考注釋
別恨
離別之愁。 唐 高適 《送柴司戶充劉卿判官之嶺外》詩:“別恨隨流水,交情脫寶刀。” 宋 舒亶 《散天花》詞:“驪歌齊唱罷,淚爭流。悠悠別恨幾時休。” 清 李景福 《與宋懌先同舟至廣陵即返白下口占贈別》:“聚歡良不易,別恨復相仍。”
往事
從前的事情
往事歷歷在目
臨岐
亦作“ 臨歧 ”。本為面臨歧路,後亦用為贈別之辭。《文選·鮑照<舞鶴賦>》:“指會規翔,臨岐矩步。” 李善 註:“岐,岐路也。” 唐 杜甫 《送李校書》詩:“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 宋 范成大 《譚德稱楊商卿父子送余作詩以別》:“臨岐心曲兩茫然,但祝頻書無別語。”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自執手臨岐,空留下這場憔悴,想人生最苦別離。”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泚筆作長歌,臨歧為余貺。” 郁達夫 《別掌書某君》詩:“這我新詩錦不如,臨歧叩馬請回車。”
暮色
黃昏時的天色
暮色籠罩了大地
牽衣
見“ 牽裾 ”。
回抱
猶環抱。 唐 皮日休 《藍田關銘》序:“覩山形關勢,迴抱於天,秀欲染眸,危將驚魄。”
細語
低聲細說。 唐 李端 《拜新月》詩:“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清 劉瀛 《珠江奇遇記》:“ 繡琴 傾餘瀝於地,細語曰:‘如此薄情人,當奠九泉下。’” 郭小川 《廈門風姿》詩:“聽, 日光岩 下有笑聲朗朗, 五老峰 中有細語綿綿。”
喃喃
不停地小聲地說話或讀書聲
眉痕
猶眉黛。 唐 孫棨 《北里志·顏令賓》:“不堪襟袖上,猶印舊眉痕。” 明 高濂 《玉簪記·寄弄》:“一度春來,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五四:“眉痕英絶語謖謖,指揮小婢帶韜略。”
淚痕
眼淚留下的痕跡
滿臉淚痕
酒痕
沾染上酒滴的痕跡。 唐 岑參 《奉送賈侍御史江外》詩:“ 荊 南 渭 北難相見,莫惜衫襟著酒痕。” 宋 陸游 《劍門道中遇微雨》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金 元好問 《送周帥夢卿之關中》詩之一:“狼藉 * 見酒痕,憶君醉別柳邊邨。”
峽雲
(1).指 三峽 的雲。 唐 杜甫 《送段功曹歸廣州》詩:“ 峽 雲籠樹小,湖日蕩船明。” 仇兆鰲 註:“ 三峽 山高,故云籠樹而小。” 宋 陸游 《寒食》詩:“ 峽 雲烘日已成霞, 瀼水 生文淺見沙。”
(2).借指傳說中的 巫山 神女。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謂 巫山 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楚懷王 曾於夢中與之歡會。後因以代稱情人。 宋 晏殊 《寓意》詩:“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夢斷
猶夢醒。 唐 李白 《憶秦娥》詞:“簫聲咽, 秦 娥夢斷 秦 樓月。” 元 尹公遠 《尉遲杯·題盧古溪響碧琴所》詞:“何事夢斷湖山,尚 九里 松聲,八月潮怒。” 清 錢謙益 《西湖雜感》詩之五:“殘燈彷彿朱衣語,夢斷潮聲夜殷牀。”
無賴
(1) 放刁;撒潑;蠻不講理
素無賴。——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獷悍無賴。——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耍無賴
(2) 遊手好閒,刁滑強橫的人
地痞無賴
(3) 無奈;無可奈何
(4) 頑皮
最喜小兒無賴。——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回憶
(1) 回想起的事物
痛苦的回憶
(2) 記憶起來的事情的內容
對義大利夏天的美好回憶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盧 相 邁 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 清 呂大器 《鎮羌道上有感》詩:“鷹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節至今無。”
(2).豈可;哪裡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詩說》:“‘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清 潘陸 《彭澤縣》詩:“地借 陶潛 著,人思 狄相 賢。何堪尋廢縣?沙草浸寒泉。” 葉聖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
爐香
(1).熏爐里的香氣。 唐 韋應物 《觀早朝》詩:“禁旅下城列,爐香起中天。” 宋 蘇軾 《台頭寺步月得人字》:“浥浥爐香初泛夜,離離花影欲搖春。”
(2).香爐里的香。 唐 馬戴 《宿陽台觀》詩:“玉洞仙何在,爐香客 * 。” 南唐 李璟 《望遠行》詞:“夜寒不去寢難成,爐香菸冷自亭亭。”《花月痕》第五二回:“爐香茗碗,消受閒庭院。”
香膩
(1).形容女子的肌膚芬香滑膩。 前蜀 韋莊 《傷灼灼》詩:“桃臉曼長橫緑水,玉肌香膩透紅紗。”
(2).指女子身上的污垢。 清 洪昇 《長生殿·窺浴》:“輕盈臂腕消香膩,綽約腰身漾碧漪。”
(3).形容味香,滑溜。 茅盾 《秋收》一:“講到芋頭, 小寶 也還有幾分喜歡;加點兒鹽燒熟了,上口也還香膩。”
香甘
味香而甜。《雲笈七籤》卷八六:“雲腴之味,香甘異美,強骨補精,鎮生五藏。”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椿樗》:“椿木皮細肌實而赤,嫩葉香甘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