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圭峰從禱同楊亦琳和王老師拈得蒸字十五韻》
全文:
大火流朱夏,炎風釀鬱蒸。
山農倦抱瓮,行旅暍推冰。
吁疇齋心肅,叩壇祀事仍。
燔柴清靄徹,奠璧曉光升。
騎影半空度,峰文拾級登。
丹書焚貝葉,仙梵奏迦陵。
遮道來童叟,颺幡引覡僧。
精誠寧物備,肸蠁葉靈承。
鞭石翻玄燕,窺潭搗赤鯪。
層厓染翠黛,飛溜瀉渹淜。
滴滴林端潤,微微爽氣增。
排空雲作陣,綴漢雨如繩。
井邑煙光滿,川原野望憑。
津莖澤已遍,噓槁道彌宏。
詎愜三農願,還看百祉凝。
參考注釋
鞭石
(1).《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雲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後遂以“鞭石”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 《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稽 。” 元 陳樵 《蔗庵賦》:“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貞 《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
(2).相傳 難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百姓便進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後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 唐 杜甫 《雷》詩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
玄燕
黑燕。 晉 潘岳 《西征賦》:“危素卵之累殼,甚玄鷰之巢幕。”
李之世名句,圭峰從禱同楊亦琳和王老師拈得蒸字十五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