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述酒》
全文:
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
素礫皛修渚,南嶽無餘雲。
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
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
神州獻嘉粟,西靈為我馴。
諸梁董師旅,芊勝喪其身。
山陽歸下國,成名猶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樂不為君。
平王去舊京,峽中納遺薰。
雙陵甫雲育,三趾顯奇文。
王子愛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練九齒,閒居離世紛。
峨峨西嶺內,偃息常所親。
天容自永固,彭殤非等倫。
參考注釋
重離
(1).《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孔穎達 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離》卦為離上離下相重,故以“重離”指太陽。 晉 陸雲 《喜霽賦》:“爾乃俯順習坎,仰熾重離,兼明暢而天地曄兮,羣生悅而萬物齊。”《隋書·音樂志下》:“重離得位,芒種在時。” 清 王夫之 《南嶽賦》:“母黃精之函載,焫相見於重離。”
(2).古以帝王喻日,因本《易·離》之義,以“重離”指帝王或太子。 南朝 梁 沉約 《謝立皇太子賜絹表》:“重離在天,八紘之所共仰;明兩作貳,萬國所以鹹寧。”《隋書·楊素傳》:“伏惟陛下照重離之明,養繼天之德。”《隋書·史祥傳》:“仰惟體元良之德,煥重離之暉。”
南陸
南方,南方大地。《後漢書·律曆志下》:“是故日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 晉 陶潛 《述酒》詩:“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 元 周權 《次韻褚仲明苦熱行》:“燭龍銜火飛南陸,萬疊雲峰天地窄。”
鳴鳥
(1).指鳳凰。《書·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 孫星衍 注引 馬融 曰:“鳴鳥,謂鳳皇也。”《文選·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鳴鳥蔑聞,《子衿》不作。” 呂延濟 註:“鳴鳥,鳳也。”
(2).鳴啼的鳥。 南朝 宋 謝惠連 《悲哉行》:“翩翩翔禽羅,關關鳴鳥列。” 明 夏完淳 《李都尉從軍》詩:“流泉清在山,鳴鳥聲在林。”
相聞
(1).彼此都能聽到。極言距離之近。《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晉 陶潛 《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宋 蘇軾 《表忠觀碑》:“四時嬉遊,歌舞之聲相聞。” 毛澤*東 《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2).互通信息;互相通報。《後漢書·隗囂傳》:“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有十餘年不相聞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諸王傳三·貝子彰泰》:“將軍 蔡毓榮 調遣 漢 兵,今進取 貴州 ,若不相聞,恐礙軍機。”
融風
(1).指東北風。《左傳·昭公十八年》:“丙子,風。 梓慎 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 杜預 註:“東北曰融風。融風,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 孔穎達 疏:“東北曰融風。《易緯》作調風,俱是東北風。一風有二名。東北,木之始,故融風為木也。木是火之母,火得風而盛,故融為火之始。” 晉 陶潛 《述酒》詩:“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 逯欽立 校註:“鶗鴂鳴後,百草雖未黃落,但立春以來的融風(東北風)已經消散。融風兼指 祝融 之風。” 唐 韓偓 《有感》詩:“融風漸暖將迴鴈,滌水猶腥近斬蛟。”參見“ 八風 ”。
(2). 祝融 之風。指大火。 唐 柳宗元 《湘源二妃廟碑》:“潛火煽孽,燉於融風。” 宋 范成大 《時敘火後意不釋然詩以解之》:“ 潘郎 曉衾夢蘧蘧,舞馬竟與融風俱。” 清 錢謙益 《<列朝詩集>序》:“庚寅陽月,融風為災,插架盈箱,盪為煨燼。此集先付殺青,倖免於 秦 火 漢 灰之餘,於乎怖矣!”
久已
早已;早就
這件事我久已忘卻了
陶淵明名句,述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