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袁說友的《題王順伯秘書所藏蘭亭修禊帖》
全文:
永和九年暮春日,蘭亭修禊群賢集。
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風佐搖筆。
當時一筆三百字,但說斯文感今昔。
誰知已作尤物看,流傳人間天上得。
天高地遠閟不示,僅許一二翻摹勒。
忽然飛上白雲俱,逕入昭陵陪玉骨。
識真之士已絕少,真者一去嗟難覓。
紛紛如事眼空眩,只把殘碑慕真跡。
蕭郎袖去明真贗,定武傳來差甲乙。
如丁如爪辨形似,不豐不露分肥瘠。
人亡無復見風流,漫費精神疲得失。
臨川先生天下士,古貌古心成古癖。
搜奇日當老不厭,如渴欲飲飢欲食。
有時瞥眼道傍見,倒屣迎之如不及。
牙籤軸已過三萬,集古錄多千卷帙。
平生著意右軍處,並蓄兼收一何力。
賞音本在筆墨外,何必此優而彼劣。
清波萬頃渾一點,明月一輪雲半入。
是中元不礙真趣,氣象典刑尤歷歷。
知我罪我春秋乎,政爾未容言語直。
我方隨群厚其嗜,門戶弗強才僅立。
幾年冥搜政無那,剩欲流涎分半席。
閱公善本三四五,不覺長歌書卷側。
羲之死矣空費公家九萬箋,安得斯人寫金石。
參考注釋
識真
(1).識別真相。 唐 柳宗元 《重贈》詩之二:“世上悠悠不識真,薑芽儘是捧心人。” 金 王若虛 《文辨》:“世之秉筆者往往不謹,馳騁雕鐫,無所不至,自以為得意,而讀者亦從而歆羨,識真之士,何其少也。”
(2).識認自然之道;認識本原。 唐 張說 《岐州刺史平原男陸君墓志銘》序:“公諱 伯玉 ,字某, 河南 人,識真之士也。” 明 海瑞 《訓諸子說》:“聖賢以識真誨人,其説備在方冊。”
袁說友名句,題王順伯秘書所藏蘭亭修禊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