罥掛叢榛密,披玩孤北京明

韋應物灃上寄幼遐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韋應物的《灃上寄幼遐》

全文:
寂寞北京到城闕,北京惆悵返柴北京荊。
端居無所為,念子遠徂征。
夏晝人已息,我懷獨未寧。
忽從東齋起,兀兀尋澗行。
罥掛叢榛密,披玩孤北京明
曠然西南望,一極山水情。
周覽同游處,逾恨阻音形。
壯圖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復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韋應物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罥掛

纏繞懸掛。 唐 元稹 《松樹》詩:“既無貞直乾,復有罥掛蟲。”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少焉,有羣狐突出,焦頭爛額者,罝羅罥掛者,應弦飲羽者,凡獲狐大小百餘頭以歸。”

榛密

叢聚密集。 許傑 《慘霧》下:“他們走出了榛密的松林,踏過了青碧的草地與種有大豆的田邊,再穿過了多蔭的柳林,在那個沙岸遊行。”

披玩

亦作“ 披翫 ”。1.展覽玩賞,觀賞。《宋書·長沙王道憐傳》:“﹝ 劉韞 ﹞在 湘州 、 雍州 ,使善畫者圖其出行鹵簿羽儀,常自披玩。” 唐 柳宗元 《禮部賀嘉禾及芝草表》:“臣某等優遊至化,披翫殊姿,慶抃之誠,倍百恆品。” 宋 柳永 《燕歸梁》詞:“織錦裁編寫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回吟。”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 茅守明 ﹞出公所繪院圖及所以自敘者,請紀其事。予披玩再三,恍如即其地而見其人,忽焉自失。” 吳晗 《傑出的學者玄奘》:“ 玄奘 對 漢 、 梵 文都有很高的造就,翻譯時由梵本口授漢譯,意思獨斷,出語成章,文人筆錄,便可披玩。”

(2).撥開觀賞。 唐 韋應物 《灃上寄幼遐》詩:“罥罣叢榛密,披玩孤花明。”

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時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註:“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蒞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蘇 鎮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祥地, 文帝 又生於其地,因稱之為北京。《宋書·文帝紀》:“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雲密邇,瞻途莫從。”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 北魏 於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北魏<鄭道忠墓誌>》:“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書·袁翻傳》:“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俢草創,以意良多。事移化變,存者無幾,理苟宜革,何必仍舊。”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晉 、 漢 都發祥於此,因謂之 北京 。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將略過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縣 。因 宋真宗 曾經駐蹕於此。《宋史·仁宗紀三》:“﹝ 慶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故址在今 內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見《金史·熙宗紀》。

(7).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於 中都 大興府 (今 北京市 ),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稱 北京 。故址即今 內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見《金史·海陵紀》。

(8). 明 初指 開封府 。即今 河南 開封市 。《明史·太祖紀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應天 為 南京 , 開封 為 北京 。”

(9). 明 永樂元年 ,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樂 十九年,自 應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順天 ,改 北京 為 京師 。 洪熙 元年,擬還都 應天 ,復改 京師 為 北京 。 正統 六年,定 北京 為國都,又改稱 京師 。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後,相沿不改。但習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後都稱 北京 。參見“ 北京市 ”。

韋應物名句,灃上寄幼遐名句

詩詞推薦

罥掛叢榛密,披玩孤北京明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