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芾的《寄季元集》
全文:
劍池有逸人,過我談我理。
自謂出囂塵,知足更知止。
高標拂煙雲,雅志在山水。
既作陶淵明,且慕赤松子。
我方聞緒餘,固已生歡喜。
正欲叩淵源,獨恨未暇耳。
忽雲桐柏山,此去甚密邇。
擬一往其間,尋真訪遺址。
不久便可還,畢此玄妙旨。
一去寂無音,逢人問行李。
人言不復來,徵車已西指。
反把游山屐,去踏長安市。
似聞稍留連,尚稽歸故里。
未免傍人門,乞憐應忍恥。
縱使得美官,所喪亦多矣。
嗟哉人學仙,如君能有幾。
冥鴻合高翔,不謂事乃爾。
徒有懶窩名,卻入旋窩裡。
始知聽空言,未若觀素履。
意者天愛君,要君行處是。
慮或成沈迷,敗道自此始。
聊復小撓之,欲其全暮齒。
庶發堅固心,永無塵念起。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囂塵
亦作“嚻塵”。1.喧鬧揚塵。《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 楊伯峻 註:“囂,喧鬧。塵,塵土飛揚。” 宋 曾鞏 《靈岩寺兼簡重元長老二劉居士》詩:“更聞雷遠相從樂,世道囂塵豈可乾。”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外]石林精舍囂塵少,[生]仗爾高朋探寂寥。”
(2).指紛擾的塵世。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詩:“嚻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唐 白居易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質夫不至獨宿仙遊寺》詩:“ 文略 也從牽吏役, 質夫 何故戀囂塵?” 宋 張孝祥 《減字木蘭花·贈尼師舊角奴也》詞:“清齋浄戒,休作斷腸垂淚債;識破囂塵,作箇逍遙物外人。”《再生緣》第三回:“已托禪心歸浄界,還遭俗累涉囂塵。”
知足
知道滿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
知足常樂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吳芾名句,寄季元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