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得一書屋有會》
全文:
得一謂領要,然而繹義難。
山趣固易耳,絜矩心之官。
孟子思則得,究誰契其端。
吾更於箕疇,凜三曰憂焉。
是一允得之,斯須離以艱。
茲乃人所惡,而吾與之安。
參考注釋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之官
上任;前往任所。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秋七月,有星孛於東井,時 谷永 為北地太守,方之官。” 唐 杜甫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愛客尚書貴,之官宅相賢。” 明 王世貞 《送黃資禮謫判漳州》詩:“別地荊榛滿,之官橘柚新。” 清 黃子云 《葵誠向》詩之五:“之官凜考核,惟務催科早。”
乾隆名句,得一書屋有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