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書屋有會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得一書屋有會原文

得一謂領要,然而繹義難。

山趣固易耳,絜矩心之官。

孟子思則得,究誰契其端。

吾更於箕疇,凜三曰憂焉。

是一允得之,斯須離以艱。

茲乃人所惡,而吾與之安。

詩詞問答

問:得一書屋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得一書屋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一

2. 向作讀洪範言以六極自省倖免其五而不能去其一所謂憂也如春憂雨之不足夏憂雨之或過秋憂歲之不登冬憂雪之未降至於古稀說之八弊時憂其或萌合寰中之萬民時憂其失所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者不可究極蓋予仰承惟不昊恩得建五福五代之堂數十年來宵旰拳拳不敢去此憂而且不忍去所藉以為凝承之本實在於此今年逾耄耋而此憂仍不能須史離者轉若有得於此是以安之若素幾不自覺也

參考注釋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註:“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高誘 註:“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遊》:“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 王逸 註:“喻古先聖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領要

猶要領。話語或文章等的要點。《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二年》:“陛下語太多,而無領要。” 胡三省 註:“領要,猶 漢 人言要領也。”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之官

上任;前往任所。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秋七月,有星孛於東井,時 谷永 為北地太守,方之官。” 唐 杜甫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愛客尚書貴,之官宅相賢。” 明 王世貞 《送黃資禮謫判漳州》詩:“別地荊榛滿,之官橘柚新。” 清 黃子云 《葵誠向》詩之五:“之官凜考核,惟務催科早。”

孟子

(1). 春秋 時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稱呼。如 宋國 子 姓,其長女嫁給他國的多稱“孟子”。《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預 註:“ 子 , 宋 姓。” 孔穎達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婦人以字配姓,故稱 孟子 。”又諱言同姓通婚,亦稱與國君同姓的夫人為“孟子”。《左傳·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於 吳 ,故不書姓。” 杜預 註:“諱娶同姓,故謂之 孟子 ,若 宋 女。” 楊伯峻 註:“國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稱‘ 吳姬 ’或‘ 孟姬 ’,顯然違‘同姓不婚’之禮,故改稱‘ 吳孟子 ’。”

(2). 戰國 時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軻 ,字 子輿 。其言行被編為《孟子》一書。

箕疇

指《書·洪範》之“九疇”。相傳“九疇”為 箕子 所述,故名。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開神祕、留茲地。” 明 王錂 《春蕪記·慶壽》:“會‘箕疇’斂福,軒筴長春。” 清 錢謙益 《兵部尚書李公神道碑銘》:“皇天何私,荷此百祿,‘箕疇’有徵,惟德作福。”

斯須

一會兒的功夫,片刻

斯須就斃

且停斯須

詩詞推薦

得一書屋有會原文_得一書屋有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