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余繼登的《送張伯任都諫閱視》
全文:
開城古雍州,漢家朝那地。
迢迢控番夷,可斷匈奴臂。
一從和議成,關門久不閉。
無復念軍興,祗聞增歲幣。
壯士臥干戈,邊城罷烽燧。
豈不息戰爭,難免銷精銳。
藩籬不復施,邊人日窺伺。
去年戎馬來,縱橫太淩厲。
酸風捲寒雲,三軍同日斃。
所過無雞豚,哀哉肆吞噬。
天子頻西顧,疆吏盡更置。
君從掖垣中,叩閽數言事。
刺刺悉邊情,一一當上意。
藉爾青瑣賢,出作行邊使。
行視昔戰場,白骨尚委棄。
四野無人煙,那能不隕涕。
誓將廓兵氛,何以壯軍勢。
君其賈餘勇,時方待高議。
好上金城略,永垂秦川利。
丼學汲公戇,寧顧漢庭忌。
國論寄通塞,仕途隨險易。
得君借前籌,膚公奏今歲。
參考注釋
掖垣
(1).皇宮的旁垣。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詩:“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仇兆鰲 註:“掖垣,禁牆也。” 宋 王安石 《次韻祖擇之登紫微閣》之一:“漠漠秋陰護掖垣,青雲祗在兩楹間。”
(2). 唐 代稱門下、中書兩省。因分別在禁中左右掖,故稱。後世亦用以稱類似的中央部門。《新唐書·權德輿傳》:“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詳覆,各有攸司。”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上:“ 梁丞相 叔子 , 乾道 初,任掖垣兼講席。” 清 王焜 《虎丘三姜先生祠》詩:“掖垣抗疏觸天威,拜杖淋漓血染衣。”
叩閽
扣擊宮門,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訴冤
言事
(1).古代專指向君王進諫或議論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見 宣王 ,不言事。” 唐 韓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貞觀 、 開元 之丕績,在廷之臣爭言事。” 明 歸有光 《題<太僕寺志>後》:“ 懷東 顧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全 。”
(2).今亦指向政府進言或議論國家大事。 毛澤*東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一:“他上書言事,有信一封。”
(3).訴說或陳述事情。《史記·平準書》:“使問曰:‘家豈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與史官韓愈致<段秀實太尉逸事>書》:“今所趨走州刺史 崔公 ,時賜言事,又具得太尉實跡,參校備具。”
(4).謂記言與記事。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雖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漢文類>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駁亂,《尚書》、《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孫汝聽 曰:“《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事,即動也。”又引 童宗說 曰:“《書》以紀言,《春秋》以紀事。”
(5).指公文。《隋書·百官志上》:“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其公文曰言事。”
余繼登名句,送張伯任都諫閱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