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
身體日漸消斜衣帶也越收越緊,頭髮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
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帶積水成川一樣。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餘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注釋
酬樂天:作詩酬答白居易。
顧:念,指考慮。
憐:憐惜,愛惜。
帶:腰帶。
頻減:多次縮緊。
冠:帽子。
廢書:丟下書本,指不看書。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
隨年:適應身老體衰的需要,這裡指延長壽命。
諳(ān):熟悉。
閱人如閱川:意謂閱歷人生如帶積水成川一樣。語出陸機由嘆逝賦》:“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閱,經歷。
幸:幸運,引申為優點。
下此:指改變對衰老的憂慮心情。下,攻下,等於說“解決”、“領悟”。此,指“顧老”,對衰老的憂慮和擔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暢快的樣子。
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霞:霞光,這裡指晚霞。
簡評
公元836年(唐文宗開成元年),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此時,他的同齡人白居易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終於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興。但白居易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一詩中,表現出了對衰老的一種消極悲觀情緒,劉禹錫便寫了這首答詩。
劉禹錫名句,酬樂天詠老見示名句
名句推薦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戴聖《禮記·學記》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張舜民《村居·水繞陂田竹繞籬》酒肆人間世,琴台日暮雲。
杜甫《琴台》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
戴復古《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雲樓》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
荀子《荀子·修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弟子《論語·述而篇》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許渾《金陵懷古》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蕭綱《採蓮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秦觀《好事近·夢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