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
王陽明 《傳習錄·卷上·徐愛錄》名句出處
摘自《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解釋:至善是心的本體,只要‘明明德’,並達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當然了,至善並未與具體事物相脫離。
原文摘要:
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於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意。說新民便覺偏了”。〔2〕愛問:“‘知止而後有定’,朱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說相戾”。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者,得之”。〔3〕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
名句書法欣賞
王陽明名句,傳習錄·卷上·徐愛錄名句
名句推薦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二回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焚琴煮鶴從來有,惜玉憐香幾個知!
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佚名《易傳·象傳上·蒙》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伏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
洪應明《菜根譚·概論》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
佚名《增廣賢文·上集》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子思《中庸·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