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之脈理頗密緻,內黃外白如兩重

乾隆詠塞上達蘭海蘭松木筆格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塞上達蘭海蘭松木筆格》

全文:
迢遙絕塞隔萬里,其間乃產海蘭松。
虬枝勁直傲霜雪,盤盤偃蓋蒼翠濃。
故人戍回言其略,懸知風景邊壤同。
開笈更贈我筆格,雲即此木已所攻。
視之脈理頗密緻,內黃外白如兩重
磨礱光澤全天巧,素莖幻出幽蘭崇。
背上題字選名句,疑鏤玉葉鐫青銅。
吁嗟沙漠所生物,何期得伴書齋中。
韻助揮毫楊柳月,秀生覓句梧桐風。
芸窗宛覺添芬馥,研山更似增玲瓏。
感君雅意恣吟玩,良材朴斲思無窮。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脈理

亦作“脈理”。1.脈搏的狀態。 漢 桓寬 《鹽鐵論·輕重》:“夫拙醫不知脈理之腠,血氣之分,妄刺而無益於疾,傷肌膚而已矣。”《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妻稍差,百餘日復動,更呼 佗 。 佗 曰:‘脈理如前,是兩胎。’”

(2).醫道;醫術。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子但言脈理入微,盍與之良藥,以復元氣。”《紅樓夢》第一○九回:“剛纔大夫説是氣惱所致。你是知道的,誰敢給我氣受,這不是那大夫脈理平常么?”

(3).至理。 宋 葉適 《朝請大夫沉公墓志銘》:“心為范防,物為經制,脈理灌輸,而不以文字華藻給口耳之求。”

(4).泛指條理或紋理。亦指某種脈絡。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巡行四瀆,與 益 夔 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 唐 黃滔 《御試良弓獻問賦》:“木心不正,則脈理皆邪。”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金龍硯》:“細視之,則石面脈理深青色,盤絡如柏枝狀。”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珊瑚鉤﹞其乾天然彎曲,脈理分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 尚炯 ﹞心裡說:‘瞧,他們在打仗上有經驗,跟舉人、進士們打交道還是第一遭,對這些人的脈理乍然還摸不清呢。’”

密緻

(1) 結構堅實緻密

(2) 周密細緻;緊密

兩重

特徵明顯不同的兩種

幾乎每個人都具有兩重性格

兩重唱

乾隆名句,詠塞上達蘭海蘭松木筆格名句

詩詞推薦

  • 訪鄧賁齋鐵泉精舍

    王漸逵明代〕兩厓凌絕壑,萬木鎖寒煙。自合幽人築,應稱鄧子泉。猿鶴能相守,江山不負賢。醉來重索筆,聊記洞中年。
  • 雩祭禮成述事

    乾隆清代〕建巳月臨常祀修,致齋前日霈恩流。已欣及節興耕種,更冀申天錫渥優。樂奏和聲協氣合,禮成曙景露光浮。融融
  • 和外見贈原韻·其二

    方蔭華清代〕親操井臼未全知,不見高堂白髮絲。護惜猶思依母日,夢魂尚憶作兒時。故山已過貓頭筍,小院頻挑鴨腳葵。剪燭
  • 驀山溪 贈劉歌會剃頭面

    王哲元代〕公能刀鑷。將彼姿顏接,刮削與提*甚停當、心洽意愜。如描似畫,眉秀鬢須齊,添嫩貌,減衰容,又更增言捷。
  • 牆外丁香花盛開感賦

    陳維崧清代〕攀來尚隔,望處偏清,算怎到花開,闌珊春已在長亭。滴粉搓酥,小紅牆角倍分明。年年此際,籠歸馬上,遞遍春
  • 道中遇停郊祀詔書

    韓元吉宋代〕丹詔西來急,沿淮次第知。應嗟饗帝日,卻作視師期。士苦三年戍,人懷四郡悲。平戎可無策,帷幃定誰咨。
  • 客況六言五首

    方回宋代〕狐白裘玉作帶,汗血馬金為鞭。雪發河中老叟,霜天裸體撐船。
    視之脈理頗密緻,內黃外白如兩重 詩詞名句
  • 擬青青陵上柏詩

    鮑照南北朝〕涓涓亂江泉。綿綿橫海煙。浮生旅昭世。空事嘆華年。書翰幸閒暇。我酌子縈弦。飛鑣出荊路。騖服指秦川。渭濱
  • 缺題

    陳嘉謀明代〕施氏山前舊有人,吳王宮殿幾重新。年來綠樹村邊月,夜半清溪夢裡身。衰草盡隨眉黛落,飛花長逐杜鵑聲。西家
    視之脈理頗密緻,內黃外白如兩重 詩詞名句
  • 晨起有感二首

    周必大宋代〕內禪才成便乞身,營營眾口尚成城。後來進退交相累,何似當初微罪行。
    視之脈理頗密緻,內黃外白如兩重 詩詞名句
視之脈理頗密緻,內黃外白如兩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