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豫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同豫軒原文

初律漸引達,俶氣欲條鬯。

行時宴藩屏,三接期情暢。

紫閣筵有待,趯台景相望。

斯焉先憩游,林麓依清曠。

軒額顧名思,法經陳几上。

順動天地如,敕刑敢偏向。

和樂願同民,而更慎其放。

詩詞問答

問:同豫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同豫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漾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一

參考注釋

條鬯

暢達。《漢書·律曆志上》:“指顧取象,然後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顏師古 註:“條,達也。鬯,與‘暢’同。” 宋 王安石 《兵部員外郎馬君墓志銘》:“及出仕,所至號為辦治。論議條鬯,人反覆之而不能窮。” 清 段玉裁 《<潛研堂文集>序》:“其書味深,故條鬯而無好盡之失,法古而無摹仿之痕,辨論而無嘂囂攘袂之習。” 茅盾 《對於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事實上它們大部分倒是頗為條鬯,而且淋漓盡致的。”

時宴

(1).依時節舉行的宴會。《國語·周語中》:“歲飫不倦,時宴不淫。” 韋昭 註:“一時之閒必有宴禮,不至於淫湎也。”

(2).時間已晚。宴,通“ 晏 ”。 明 陳子龍 《雜詩》之一:“佇立懷往路,時宴多苦辛。”

藩屏

(1).屏障。語本《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重巖是藩屏,馴鹿受羈靮。” 清 蔣士銓 《桂林霜·誅叛》:“建 交趾 之藩屏,立 滇池 之門戶。”

(2).捍衛。《左傳·定公四年》:“選建明德,以藩屏 周 。”《漢書·燕剌王劉旦傳》:“昔 高皇帝 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新唐書·蘇安恆傳》:“縱今尚幼,且擇立師傅,養成德器,藩屏皇家。”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原法》:“ 漢 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於我也。”

(3).比喻衛國的重臣。《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十年》:“﹝ 尉賢政 ﹞曰:‘受 涼王 厚恩,為國藩屏。’” 唐 元稹 《論教本書》:“選用賢良,樹為藩屏。”

(4).比喻邊防重鎮。《漢書·敘傳下》:“建設藩屏,以強守圉。” 宋 蘇舜欽 《上杜侍郎啟》:“閣下為世標矩,人所仰屬,坐鎮藩屏。”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石勒起兵》:“任縱橫虎鬭與龍爭,肆憑陵拓地收藩屏。”

三接

謂三度接見。語本《易·晉》:“晉, 康侯 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孔穎達 疏:“晝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親寵頻數,一晝之間,三度接見也。”後多以“三接”為恩寵優獎之典。 宋 范仲淹 《賢不家食賦》:“敦三接而何善不臻,達四聰而無遠勿訪。” 金 朱之才 《臥病有感二十韻》:“ 荀爽 歲九遷, 康侯 日三接。” 明 楊慎 《八月二日經筵紀事》詩:“晉晝延三接, 堯 旻達四聰。”一說,接讀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註:“接讀為捷,戰勝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異國,俘馬甚多,以獻於王。其戰也,一日三勝。”

謂數度交戰。三,言其數之頻繁。 晉 左思 《魏都賦》:“推鋒積紀,鋩氣彌鋭,三接三捷,既晝亦月。” 唐 符載 《保全鎮圖記》:“紅旗拉風,長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紫閣

(1).金碧輝煌的殿閣。多指帝居。 漢 崔琦 《七蠲》:“紫閣青臺,綺錯相連。”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銀青光祿大夫孫夐墓銘》:“紫閣鹹趨,朱軒既履。” 明 高啟 《送王哲判官之上黨》詩:“朝辭紫閣下,暮宿 黃河 壖。”

(2).指仙人或隱士所居。 晉 陸雲 《喜霽賦》:“改 望舒 之離畢兮,曜六龍於紫閣。” 唐 張籍 《寄紫閣隱者》詩:“紫閣氣沉沉,先生住處深。”

(3). 唐 代曾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令為紫微令。因稱宰相府第為紫閣。 唐 元稹 《酬盧秘書》詩:“夢雲期紫閣,厭雨別黃梅。”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紫閣名公,黃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

有待

尚待;需要等待

這個問題有待解決

景相

猶景象。《老殘遊記》第十回:“其實,月球並無分別,只是半個明,半個暗,盈虧圓缺,都是人眼睛現出來的景相,與月球毫不相干。”

林麓

猶山林。《周禮·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文選·張衡<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薛綜 註:“木叢生曰林。” 李善 註:“《穀梁傳》曰:‘林屬於山曰麓。’”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結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圍於山澤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詩:“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場山》詩:“逶迤步崇岡,奔迫下林麓。”

清曠

(1) 清靜空闊

田野清曠

(2) 清爽;開朗

耳目清曠

法經

書名。戰國時李悝編纂的法典。約公元前470年編成。分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六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為系統的封建法典。

順動

謂順應事物固有的規律而運動。語本《易·豫》:“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 漢 蔡邕 《漢太尉楊公碑》:“及至太尉,四時順動,三光耀潤,羣生豐遂,太和交薄。” 北周 庾信 《賀新年表》:“臣等言:臣聞天地順動,則雷出為豫。”後多指帝王車駕應時而動。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詔觀北湖田收》詩:“帝暉膺順動,清蹕巡廣廛。” 唐 錢起 《奉和聖制登會昌山應制》詩:“六龍多順動,四海正雍熙。”《續資治通鑑·宋真宗景德元年》:“必若戎輅親行,宜且駐蹕 澶淵 。但郛郭非廣,久聚大眾,深恐不易。況冬候猶遠,順動之事,更望徐圖。”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偏向

不正確的傾向,多指掌握政策過左或過右,或在幾項工作中只注重某一項

和樂

和睦快樂

詩詞推薦

同豫軒原文_同豫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