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賜凱旋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等宴即席成什》
全文:
去年此際未登程,蕆績今朝凱宴迎。
來往算仍先一月,驅馳真是賴群英。
國威海嶠揚惟烈,祖德山莊佑實明。
回憶旰宵斯擘畫,不徒勞耳慰猶誠。
慰中豈不自懷慚,何致愚民蹈法甘。
論武邊防乃就弛,曰文諸吏率為貪。
僨轅方悉誠吾過,伏鑕奚辭信彼堪。
善後雖雲大端定,猶餘廑念望東南。
善後詳陳十六條,用斯兩月駐成遙。
抒猷山海安萬姓,錫宴君臣會一朝。
念汝父當愜懷永,視如子合受恩饒。
受恩饒處人知否,不嗜殺邀天惠昭。
西域金川宴紫光,台灣凱席值山莊。
敢稱七德七功就,又報一歸一事償。
戒滿持盈增惕永,安民和眾繫懷長。
養年歸政應非遠,益此孜孜勵自強。
參考注釋
七德
(1).指武功的七種德行。《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武有七德,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梁書·武帝紀》:“大司馬攸縱自天,體茲齊聖,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 柳宗元 《柳州賀破東平表》:“五兵永戢,七德無虧。” 明 楊慎 《鳳賦》:“覽七德,律五音,通天祉,應地靈。”
(2).指文治的七種德行。《國語·周語中》:“尊貴、明賢、庸勛、長老、愛親、禮新、親舊……若七德離判,民乃攜貳。” 韋昭 註:“七德,謂尊貴至親舊也。”
(3).指詩歌的七種特性。 唐 皎然 《詩式·詩有七德》:“一識理,二高古,三典麗,四風流,五精神,六質乾,七體裁。”
(4). 隋 唐 時舞名。又樂曲名。《隋書·音樂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請進舞《七德》,繼之《九序》。”《舊唐書·音樂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觀者見其抑揚蹈厲,莫不扼腕踴躍,凜然震竦。”《舊唐書·音樂志一》:“立部伎內《破陣樂》五十二遍,修入雅樂,祇有兩遍,名曰《七德》。”參見“ 七德舞 ”。
一歸
(1).歸來或往來一次。《呂氏春秋·報更》:“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留客,雖游,然豈必遇哉?客或不遇,請為寡人而一歸也。”《新唐書·何蕃傳》:“事父母孝,學太學,歲一歸。” 唐 劉滄 《贈顓頊山人》詩:“ 洛陽 紫陌幾曾醉, 少室 白雲時一歸。”
(2).猶言同歸。《文選·陸機<演連珠>》:“臣聞性之所期,貴賤同量;理之所極,卑高一歸。” 李善 註:“言物雖貴賤殊流,高卑異級,至其極也,殊塗共歸。”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譽石》:“譽石殺鼠,蠶食而肥,物性雖反,齊之一歸。”
(3).謂逝去。 唐 徐夤 《鶴詩》:“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 宋 蘇軾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詩:“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昇平。”
(4).珠算上單位除法練習之一。參見“ 歸除 ”。
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繆稱訓》:“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雲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綱紀總攝,法令明備,郡縣不得以一事自專也。” 清 鄭燮 《贈博也上人書》詩:“獨有老僧無一事,水禽沙鳥聽關關。”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類事。《公羊傳·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為復言 齊 師、 宋 師、 曹 師?不復言師,則無以知其為一事也。”《後漢書·桓譚傳》:“又見法令決事,輕重不齊,或一事殊法,同罪異論,姦吏得因緣為市。”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歡悅;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淒涼。一座兩情,兩情一事,此其針線之最密者。”
(3).專一其事。《管子·心術下》:“一事能變曰智。” 尹知章 註:“能專一其事,能變而動之謂智也。”
(4).服役一次。《漢書·賈捐之傳》:“ 孝文皇帝 閔中國未安,偃武行文,則斷獄數百,民賦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業務或組織上有關係的。如:這家藥鋪和 北京 同仁堂 藥鋪是一事。
乾隆名句,賜凱旋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等宴即席成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