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偈》
全文:
以字不成八不是,法身睡著無遮閉。
衲僧對面不知名,百眾人前呼不起。
參考注釋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法身
(1).佛教語。梵語意譯。謂證得清淨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滅,無形而隨處現形,也稱為佛身。各乘諸宗所說不一。《大般泥洹經·如來性品》:“知如來法身,長存不變易。”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他國》:“嘗聞佛説,知諸法空,體諸法性,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聖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盧簡求 《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法身魁岸,相好莊嚴,眉毛紺垂,顱骨圓聳。”
(3).舊指修煉得道之身。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後,法身則然,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西遊補》第十六回:“ 行者 一時難忍,現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空中亂打。”
無遮
(1).沒有掩蓋,裸露。 唐 呂岩 《浪淘沙》詞:“我有屋三椽,住在靈源,無遮四壁任蕭然。”
(2).佛教語。謂包容廣大,沒有遮隔。《楞嚴經》卷一:“如來開闡無遮,度諸疑謗。”
(3).指無遮大會。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設二十萬人齋,號無遮以落之。” 清 趙翼 《靈谷寺》詩:“七日無遮筵,薰天眾香郁。”參見“ 無遮大會 ”。
釋德洪名句,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