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董誥五君子圖五疊舊作韻》
全文:
卉中乃有五君子,豈非各具為儒性。
凡經五詠逯茲六,喜吟未祛結習病。
詞臣者三張鄒錢,並有其圖題識興。
獨遺董老誠何謂,爾誥應思緇衣鄭。
後凋交翠松柏竹,梅與水仙榮春孟。
點染位置鹹恰當,要皆能肖品之正。
繼聲翰苑斯已佳,吾將進之以治政。
參考注釋
詞臣
舊指文學侍從之臣,如翰林之類。 唐 劉禹錫 《江令宅》詩:“ 南朝 詞臣 北朝 客,歸來唯見 秦淮 碧。” 明 徐光啟 《疏辯》:“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從來無此官銜;以詞臣而出典兵,從來無此職掌。”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所謂國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詞臣,我們在 南朝 的幾個末代時,可以找出這實例。”
三張
(1).指 漢 末五斗米道的三個首領 張陵 、 張衡 、 張魯 。三人之名見《三國志·魏志·張魯傳》。或謂指 張陵 、 張魯 、 張角 。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三:“ 後漢 順帝 時, 張陵 客游 蜀 土,斂租稅米,謀為亂階,時被蛇吞。其後 陵 孫 張魯 行其祖術,後於 漢中 自稱師君。禍亂方起,為 曹公 所滅。又 中平 元年, 鉅鹿 張角 自稱黃天部師,有三十六將,皆著黃巾,眾至十萬, 何進 將兵滅之。珠林號為三 張 。”
(2). 西晉 文學家 張載 與弟 張協 、 張亢 的合稱。《晉書·張亢傳》:“ 亢 字 季陽 ,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屬綴,又解音樂伎術,時人謂 載 、 協 、 亢 , 陸機 、 雲 曰 二陸 、 三張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應 、 傅 、三 張 之徒, 孫摯 、 成公 之屬,並結藻清英,流韻綺麗。” 唐 耿湋 《與清江上人及諸公宿李八昆季宅》詩:“更過三 張 價,東遊愧 陸機 。”
(3). 唐 之 張穉珪 、 張九齡 、 張休 先後出任 洪州 (今 江西 南昌 )太守,有德政,州人稱為三 張 。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三:“ 唐 崔祐甫 為 洪州 都督,《張休遺愛碑》曰:昔 張穉珪 牧 洪州 ,甚得人譽, 張九齡 繼之,逮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 張 之目。”
題識
(1).寫上標記。《三國志·魏志·華歆傳》:“﹝ 曹操 徵 歆 ﹞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贈遺數百金。 歆 皆無所拒,密各題識,至臨去,悉聚諸物,謂諸賓客曰:‘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腳踏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眾乃各留所贈,而服其德。”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世宗 常令陶人應二十四氣,燒瓦二十四片,各題識其節氣。”
(2).指標記。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五:“一令獨餽古甎二十事,年號題識皆 秦 漢 物。”
(3).猶題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惜乎鑑定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經前輩品題者,盡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無題識。” 明 宋濂 《題周母李氏墓銘後》:“ 梁 太常卿 任昉 著《文章緣起》一卷,凡八十有五題,未嘗有所謂題識者。題識之法,蓋始見於 唐 而極盛於 宋 ,前人舊跡,或闇而弗彰,必假能言之士,歷道其故而申之,有如箋經家之疎雲耳。非專事於虛辭也。”《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二年》:“﹝ 梁師成 ﹞多置書畫捲軸於外舍,邀賓客縱觀,得其題識,合意者輒密加汲引,執政、侍從,可階而升。” 葉聖陶 《隔膜》:“懸空的煤油燈照得全室雪亮,連牆角掛著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題識都看得清楚。”參見“ 題跋 ”。
(4).猶題款。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十:“ 唐 鹹通 十四年癸巳, 凝式 是年生,故題識多自稱癸巳人。”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今日輕俊後生輩,乘酒縱筆,題識書畫捲軸,有不著姓名,止題道號者,得不有愧於前輩乎?”
乾隆名句,題董誥五君子圖五疊舊作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