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湛之的《游牛首山》
全文:
禪關窈窕萬峰幽,寶地珠林愜勝游。
煙鎖懸崖搖薜荔,雲回飛磴夾杉楸。
憑陵象緯排天闕,控引山河拱帝州。
極目香台翩自失,茫茫身世一浮漚。
參考注釋
憑陵
侵擾
憑陵中原
象緯
象數讖緯。亦指星象經緯,謂日月五星。 晉 王嘉 《拾遺記·殷湯》:“ 師延 者, 殷 之樂人也。設樂以來,世遵此職。至 師延 ,精述陰陽,曉明象緯,莫測其為人。” 齊治平 註:“象緯,象數讖緯。象數謂龜筮之類;讖緯謂讖録圖緯、占驗術數之書。” 唐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仇兆鰲 註:“象緯,星象經緯也。” 明 唐順之 《答周約庵中丞》:“ 淮陰 、 南陽 之事,固萬不敢一冀焉,至如象緯、地形諸家之學,如來書所稱 管 鄧 所長,亦何敢不自量而攬焉。” 清 顧炎武 《題李先生矩亭序》:“ 天啟 中,權閹柄國,聞君通陰陽象緯之學,遣使徵之,辭疾不就,潔志以終。”
天闕
(1).天上的宮闕。 南朝 宋 顏延之 《為織女贈牽牛》詩:“慚無二媛靈,託身侍天闕。”
(2).天子的宮闕,亦指朝廷或京都。《宋書·桂陽王休范傳》:“便當投命有司,謝罪天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 惠生 在 烏場國 二年,至 正光 三年二月,始還天闕。” 唐 韓愈 《贈刑部馬侍郎》詩:“暫從相公平小寇,便歸天闕致時康。” 清 吳偉業 《題崔青蚓洗象圖》詩:“十丈黃塵向天闕,霜天夜踏宮牆月。”
(3).指兩峰對峙之處。因其形似雙闕,故稱。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何必西瞻虎踞,乃建王宮;南望 牛頭 ,方稱天闕。” 唐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仇兆鰲 注引 韋述 《東都記》:“ 龍門 號雙闕,與大內對峙,若天闕然。”
(4).星名。《史記·天官書》:“兩河、天闕間為關梁。”
控引
(1).猶貫通。《文選·班固<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 渭 洞 河 ,汎舟 山 東,控引 淮 湖,與海通波。” 李周翰 註:“謂泛舟可以通 山 東之運,亦與 淮 、湖、海通波瀾。”
(2).控制;掌握。《文選·左思<魏都賦>》:“ 白藏 之藏,富有無隄,同賑大內,控引世資。” 張銑 註:“大內內寳庫,與 白藏 同豐,控引天下之資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迴環,而有綴兆之位;歌聲靡曼,而有抗墜之節也。” 宋 王安石 《葛興祖墓志銘》:“嗟乎,命不可控引,而才之難恃以自見,蓋久矣。”引申為統率。《陳書·侯瑱傳》:“ 齊 遣 慕容恃德 鎮於 夏首 , 瑱 控引西還,水陸攻之, 恃德 食盡,請和。”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帝州
指京都。 唐 牟融 《送沉侯之京》詩:“悠悠旌旆出東樓,特出仙郎上帝州。”
何湛之名句,游牛首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