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惠能的《無相頌(亦名《滅罪頌》)》
全文:
愚人修福不修道,謂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若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若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之人能自觀,即與悟人同一類。
大師令傳此頓教,願學之人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本身,三毒惡緣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虛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頓教法,虔誠合掌至心求。
參考注釋
布施
將金錢、實物布散施捨給別人
依例布施
供養
(1) 給…提供生計,贍養
我一定供養你
(2) 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需要
供養老人
(3) 飼養,養活
就是它們,供養著幾百億噸級的海洋動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與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別長,每隻工蜂都願意用采來的花精供養它。——《荔枝蜜》
無邊
沒有邊際
無邊界框
心中
心裡
三惡
(1).指暴、虐、頗(不正)三種惡劣的品性。《左傳·昭公十四年》:“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 杜預 註:“三惡:暴、虐、頗也。”
(2).即三惡道。《百喻經·人效王眼瞤喻》:“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墮於三惡。” 宋 范仲淹 《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序》:“使群魔三惡,不起於心,萬法諸緣,同歸於善。”原註:“三惡,即指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元來
(1).當初;本來。 唐 張鷟 《遊仙窟》:“元來不見,他自尋常;無故相逢,卻交煩惱。” 唐 孫棨 《贈妓人王福娘》詩:“謾圖 西子 為粧樣, 西子 元來未得如。”
(2).來源,出處。 清 方苞 《書老子傳後》:“著其子焉,著其孫焉,著其孫之元來焉,於其子孫元來仍著其爵焉。”
(3).表示發現原先不知的情況。 唐 方乾 《題贈李校書》詩:“卻是偶然行未到,元來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語錄》卷二十:“子細看時,元來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萬松老人琴譜》詩:“元來底許真訊息,不在絃邊與指邊。”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元來只隔著 弱水 三千, 溟渤 風煙,在那 麟鳳洲 偏, 蓬閬山 巔。”
(4).謂追溯原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元來 甄監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寵愛的。”
惠能名句,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