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廣聞的《禪人請自贊·其二》
全文:
北山雲擁千岩秀,西子湖平萬壑流。
水石光中閒送目,無邊剎海一毫收。
參考注釋
水石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將之匡岳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軾 《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送目
(1).投以目光,注視。 南朝 齊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詠秋胡妻詩》之五:“送目亂前華,馳心迷舊婉。”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書郎表》:“未有伎慚美輿,蒙送目之賞。” 胡之驥 註:“《説苑》曰: 晉平公 為馳逐之車,立於殿下,羣臣得觀焉。”《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關羽 ﹞提刀拍馬便出,要斬 曹操 , 玄德 見了,慌忙搖手送目。”
(2).遠眺;遠望。 宋 張炎 《喜朝天·清暑堂贈蔡君謨》詞:“人多送目天際,識渡舟帆小,時見潮回。” 宋 王安石 《桂枝香》詞:“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孤館披襟坐,危欄送目憑。”
無邊
沒有邊際
無邊界框
剎海
佛教語。猶言水陸。《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一依內現依,如塵中剎海。”
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極小或很少。《列子·楊朱》:“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蘇軾 《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如今 韓生 吉帖婚書,並無一毫虛謬。”《鏡花緣》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屢要學劍,奈教師此道不精,不過敷衍教了兩個勢子,卻是一毫無用。”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他更從利害遠近種種方面著想,覺得回去終於是天經地義。便把惱恨擱在一旁,臉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釋廣聞名句,禪人請自贊·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