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項聖謨孤山放鶴圖即用其二》
全文:
南宋樓台劫火灰,梅花自放鶴還來。
撫圖似晤林和靖,騁望湖天笑眼開。
參考注釋
南宋
朝代名。自公元1127年 趙構 ( 高宗 ) 建炎 元年在 南京 (今 河南 商丘 )稱帝起,至1279年 趙昺 祥興 二年被 元 滅亡止,共歷九帝,一百五十三年,史稱 南宋 。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隨劫火燒。” 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並遭劫火亡。” 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自放
(1).自我放縱;擺脫禮法的約束。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世人聞 戴叔鸞 、 阮嗣宗 傲俗自放,見謂大度,而不量其材力非傲生之匹而慕學之。”《新唐書·王琚傳》:“既失志,稍自放,不能遵法度。”《遼史·阿古只傳》:“少卓越,自放不覊。” 明 宋濂 《抱瓮子傳》:“與其彊情而徇世,寧若任真以自放也。”
(2).自我放逸。《三國志·吳志·虞翻傳》:“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 豫且 ,白虵自放, 劉季 害之:願少留意。” 唐 韓愈 《與崔群書》:“僕無以自全活者,從一官於此,轉困窮甚,思自放於 伊 潁 之上,當亦終得之。” 宋 蘇舜欽 《浩然堂記》:“予觀世之仕祿者,奔趨竭蹷,皇皇乎病日月之速,亡須臾之閒以自放,顧安肯棄其貲裝,易清泠深僻之地而為之敵也。” 明 唐順之 《王思東像贊》:“尊酒竹石者其所以自放而為逸也。”
(3).自騁其才氣。 宋 歐陽修 《六一筆記·李杜詩優劣論》:“ 杜甫 於 白 得其一節而精強過之,至於天才自放,非 甫 可到也。” 清 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王參政慎中》:“詩體初宗艷麗,工力深厚,歸田以後,攙雜講學,信筆自放,頗為儒林口實。” 章炳麟 《書蘇元瑛事》:“尤善畫,以藝文自放。”
還來
歸來,回來。《楚辭·天問》:“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唐 杜甫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詩之三:“日斜魚更食,客散鳥還來。” 映泉 《白雲深處》:“讓他去,反正人家會還來的。”
乾隆名句,項聖謨孤山放鶴圖即用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