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亭幻跡人爭羨,天柱高峰我獨誇

王佐(汝學)游武夷山步周僉憲韻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佐(汝學)的《游武夷山步周僉憲韻》

全文:
才入仙源景漸嘉,回頭頓覺世塵賒。
幔亭幻跡人爭羨,天柱高峰我獨誇
碑刻尚留秦歲月,石壇猶有漢煙霞。
春風曲曲千桃樹,老盡曾孫只自花。

王佐(汝學)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幔亭

(1).用帳幕圍成的亭子。《雲笈七籤》卷九六:“ 武夷君 ,地官也,相傳每於八月十五日大會村人於 武夷山 上,置幔亭,化虹橋通山下。”

(2).指 福建 武夷山 。因山上有 幔亭峰 勝境,故稱。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地理》:“ 武夷山 一名 幔亭 。”

跡人

(1). 周 代掌管狩獵之官。《周禮·地官·序官》:“跡人,中士四人。” 鄭玄 註:“跡之言跡,知禽獸處。” 孫詒讓 正義:“此跡人亦掌蹤跡禽獸,知其所藏之處。”《左傳·哀公十四年》:“跡人來告曰:‘ 逢澤 有介麋焉。’” 杜預 註:“跡人,主跡禽獸者。”

(2).指探子。 唐 李邕 《左羽林大將軍臧公神道碑》:“獲其跡人,審其陰計。”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高峰

最高點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學高峰

王佐(汝學)名句,游武夷山步周僉憲韻名句

詩詞推薦

幔亭幻跡人爭羨,天柱高峰我獨誇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