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菜羹賦》
全文:
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
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
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
蓋易具而可常享,乃為之賦,辭曰:。
嗟餘生之褊迫,如脫兔其何因。
殷詩腸之轉雷,聊御餓而食陳。
無芻豢以適口,荷鄰蔬之見分。
汲幽泉以揉濯,搏露葉與瓊根。
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湯蒙蒙如松風,投糝豆而諧勻。
覆陶甌之穹崇,謝攪觸之煩勤。
屏醯醬之厚味,卻椒桂之芳辛。
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壯而力均。
滃嘈雜而麋潰,信淨美而甘分。
登盤盂而薦之,具匕箸而晨飧。
助生肥於玉池,與吾鼎其齊珍。
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說而策勛。
沮彭屍之爽惑,調灶鬼之嫌嗔。
嗟丘嫂其自隘,陋樂羊而匪人。
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計餘食之幾何,固無患於長貧。
忘口腹之為累,以不殺而成仁。
竊比予於誰歟?葛天氏之遺民。
參考注釋
盤盂
亦作“ 盤杅 ”。圓盤與方盂的並稱。用於盛物。古代亦於其上刻文紀功或自勵。《戰國策·趙策一》:“昔者,五國之王,嘗合橫而謀伐 趙 ,參分 趙國 壤地,著之盤盂,屬之讎柞。” 吳師道 補正:“言其日見而不忘。”《韓非子·大體》:“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録功於盤盂,記年之牒空虛。”《後漢書·崔駰傳》:“遠察近覽,俯仰有則,銘諸几杖,刻諸盤杅。” 李賢 註:“杅亦盂也。” 晉 潘尼 《乘輿箴》:“雖以 堯 、 舜 、 湯 、 武 之盛,必有誹謗之木,敢諫之鼓,盤杅之銘,無諱之史。” 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竊惟自古恢揚盛業,激贊宏圖,朝則帶礪傳盟,家則盤盂著誓,必資麟筆,共振鯨鐘。” 章炳麟 《正仇滿論》:“戊戌百日之新政,足以書於盤盂,勒於鐘鼎。”
槃盂:盤與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將銘言或功績刻於盤盂,以為法鑒。《墨子·尚賢下》:“書之竹帛,琢之槃盂,傳以遺後世子孫。”《呂氏春秋·慎勢》:“功名著乎盤盂,銘篆著乎壺鑑。” 漢 王充 《論衡·亂龍》:“ 楚 葉公 好龍,墻壁槃盂皆畫龍。”
匕箸
亦作“ 匕筯 ”。1.食具,羹匙和筷子。《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 方食,失匕箸。” 唐 劉禹錫 《為杜相公謝就宅賜食狀》:“舉其匕筯,若負丘山。”《金史·僕散端傳》:“ 楠 方食,擲匕筯於案。” 蘇曼殊 《絳紗記》:“此人不勝匕箸,何能為盜?”
(2).指飲食。 宋 陸游 《曉出湖邊摘野蔬》詩:“行迎風露衣巾爽,浄洗膻葷匕筯香。” 清 戴名世 《吳宏表稿序》:“顧有思得山海之珍、遠方之奇異以為快,雖其未必皆可於口,而匕箸之所須,非是不飽焉。”
蘇軾名句,菜羹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