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嘉興再和錢陳群田園雜興十首·其六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三月違如三歲遲,詩裁前席辨精微。

雖然賜杖何須杖,見說香山步似飛。

詩詞問答

問:《過嘉興再和錢陳群田園雜興十首·其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一

2. 昨命九老就香山游宴以副嘉會先期並有賜杖

參考注釋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前席

《史記·商君列傳》:“ 衛鞅 復見 孝公 。公與語,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後以“前席”謂欲更接近而移坐向前。《漢書·賈誼傳》:“ 文帝 思 賈誼 ,徵之。至,入見,上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 誼 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 文帝 前席。”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清 唐才常 《俠客篇》:“前席以置詞,恨血斑雲罍。”

精微

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處

那幅畫的精微之處也刻劃得一絲不苟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賜杖

(1).古代帝王對有功年老的大臣賜予手杖,以為榮寵。又對高年賜予王杖,為養老之禮。始行於 漢 ,後世不廢。 清 查慎行 《山野老人遠來祝萬壽者以千計目睹盛事紀之以詩》:“賜酺還賜杖,好向後生夸。”《清史稿·沉德潛傳》:“復詣京師祝皇太后七十萬壽,進《歷代聖母圖冊》,入朝賜杖。”

(2).皇帝或尊長對臣下施以杖刑。 元 虞集 《中書平章政事蔡國張公墓志銘》:“間車駕時巡,既度 居庸 ,皇太后宮幄在 龍虎臺 ,猝遣使召公宮門下,以中旨切責之,賜杖,公創甚,輿歸京師。”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一·伶官干政》:“伶人恣橫,至操文學詞臣進退之權,不待與 錢寧 通逆 濠 ,已當寸磔矣,乃僅賜杖遣戍凶終,世謂尚未蔽辜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僧》:“余醉與材官角斗,將軍怒,賜杖。”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山步

山腳水旁人家聚居之處。 宋 陸游 《晚聞庭樹鴉鳴有感》詩:“殘骸幸強健,沽酒遍山步。”自註:“鄉語謂湖山間小聚為山步。” 清 曹寅 《送亮生南還即和留別詩兼寄些山先生》:“山步若邀斑杖健,北湖長望惜莓苔。”

詩詞推薦

過嘉興再和錢陳群田園雜興十首·其六原文_過嘉興再和錢陳群田園雜興十首·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