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蜩》
全文:
蜩即蟬之類,應時五月鳴。
誰能解詩義,未免動秋情。
飲露聲猶澀,因風韻已清。
無知隨化物,亦自樂生生。
參考注釋
無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識
年幼無知
化物
(1).化於物。謂被外物所同化。《禮記·樂記》:“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 孔穎達 疏:“外物來至,而人化之於物,物善則人善,物惡則人惡,是人化物也。”
(2).感化外物;化育外物。《淮南子·俶真訓》:“夫化生者不死,而化物者不化。” 高誘 註:“化生者天也,化物者德也。”《淮南子·本經訓》:“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含氣化物,以成埒類。”
樂生
(1).古代祭祀典禮中奏樂歌舞的人員。 明 、 清 兩代設樂生、舞生分司其事,合稱樂舞生。《隸釋·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以甲子日與西宮樂生俱詣大聖,陳上古之禮,舞先王之樂。”參見“ 樂舞生 ”。
(2).指 戰國 燕 將 樂毅 。《後漢書·鄧禹傳》:“悲哉! 騭悝 兄弟,委遠時柄,忠勞王室,而終莫之免,斯 樂生 所以泣而辭 燕 也。” 明 高啟 《詠荊軻》:“先王禮 樂生 ,破 齊 震諸侯。”
謂以生為樂。《列子·楊朱》:“可在樂生,可在逸身,故善樂生者不窶。”《漢書·董仲舒傳》:“窮急愁苦而上不救,則*民不樂生;民不樂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 宋 曾鞏 《敘盜》:“方且結草葦以自託於壞隄毀垾之上,士有飢餓之迫,無樂生之情,其屢發而為盜,亦情狀之可哀者也。” 巴金 《生》:“他們並非對於生已感到厭倦,相反的,他們倒是樂生的人。”
乾隆名句,聞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