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浮雲宿七尺

作者:孟淳 朝代:元代

過浮雲宿七尺原文

山雲憐客歲晚行,小雨遽止雪不成。

陰霾漸開日隱見,軋軋筍輿和澗聲。

谷中青煙一縷起,忽散無跡旋復生。

上嶺下嶺頗費腳,草徑犖确仍斜橫。

千林葉盡百草瘁,喬鬆勁竹吾同盟。

野梅解後亦數數,雪色風香相送迎。

路無里堠界遠近,晨行暮止那記程。

田家團欒地爐煖,新醅旋潑肥雞烹。

泛舟溪上豈不樂,吾獨何為無此情。

詩詞問答

問:過浮雲宿七尺的作者是誰?答:孟淳
問:過浮雲宿七尺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二十七

參考注釋

客歲

去年。 明 劉世教 《合刻<李杜分體全集>序》:“客歲南邁,從子 鑒 進而請曰:‘先生必將箋而後行乎?夫解者之不必箋,而箋者之不必解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二十世紀之 * 初言》:“客歲統計,尚得十餘種,今且不及十種。”

小雨

指雨量不大的雨(24小時內雨量達10毫米或一小時內雨量在2.5毫米以下的雨)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陰霾

(1).天氣陰晦、昏暗。 唐 柳宗元 《夢歸賦》:“白日邈其中出兮,陰霾披離以泮釋。”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四折:“赤緊的雲鎖冰崖,風斂陰霾,雪灑塵埃。”

(2).比喻人的心靈上的陰影和不快的氣氛。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寄懷子猷及諸同人》詩:“濁世陰霾難久障,幻人梯棧強高攀。” 茅盾 《色盲》四:“他原是為了納悶,才來找這位貓臉朋友排解的;他盼望刺激強烈的快語把他心靈的陰霾驅走。”

隱見

(1).或隱或現。 南朝 梁簡文帝 《詠梔子花》:“日斜光隱見,風還影合離。”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一:“江光隱見黿鼉窟,石勢參差烏鵲橋。” 清 邵長蘅 《游孤山記》:“西行過 陸宣公祠 ,左右有居人數十家,燈火隱見林薄。”

(2).隱退或出仕。 金 王若虛 《揚子法言微旨序》:“今公於 子云 之書,辨明是正,厥功多矣,至於進退隱見之際,尤為反覆而致意。” 清 唐甄 《潛書·受任》:“士當巷居,隱見惟己,人不得致也。出而乾主,任之猶輕,言之猶淺,去留亦惟己,人不得泥也。”

軋軋

象聲詞,形容機器車輪里的軸承,齒輪等運轉擠壓時發出的連續的聲響

筍輿

竹輿。 宋 王安石 《台城寺側獨行》詩:“獨往獨來山下路,筍輿看得緑陰成。” 宋 陸游 《大醉歸南禪弄影月下有作》詩:“天風吹筍輿,快若凌空游。” 清 趙翼 《山行雜詩》:“我老不能行,筍輿代步履。”

無跡

亦作“ 無跡 ”。沒有蹤影;沒有痕跡。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無跡,天工罕代。” 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下》:“﹝ 李惠登 ﹞為政清浄無跡,不求人知。”

見“ 無跡 ”。

旋復

迴轉,回還。 漢 傅毅 《迪志詩》:“日月逾邁,豈雲旋復。” 三國 魏 曹植 《九愁賦》:“顧旋復之無軌,長自棄於遐濱。”

犖确

亦作“ 犖硞 ”。亦作“ 犖埆 ”。亦作“ 犖嶨 ”。1.怪石嶙峋貌。 唐 韓愈 《山石》詩:“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炎湖度氛氳,熱石行犖硞。” 王伯大 音釋:“硞音確。” 宋 蘇轍 《墨竹賦》:“山石犖埆,荊棘生之。”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石鼓》:“何物犖確蟠素壁?雲是石鼓流遺蹤。” 清 段松岑 《靈岩神寶寺訪碑》詩:“犖嶨復犖嶨,驀山履絶壑。”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魏月波》:“循山石犖確而行,得一洞。”

(2).堅硬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國·夷人市瓷器》:“試投之犖確之地,不損破者,始以登車。” 清 吳存楷 《犁田行》:“春泥犖埆苦堅硬,犂深入土三尺強。” 王統照 《號聲·沉船》:“沿山小徑,全是犖确碎石與叢生的青莎。”

(3).象聲詞。 宋 蘇軾 《江西》詩:“舟行十里磨九瀧,篙聲犖確相舂撞。”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微影模糊聲犖確,是誰攜屐踏花來。” 姚錫鈞 《病中作》詩:“泥轍車聲生犖確,牆根苔氣發幽妍。”

百草

各種草類。亦指各種花木。《莊子·庚桑楚》:“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寳成。” 漢 王充 《論衡·幸偶》:“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採掇,成為良藥。”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王微》:“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鷄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宋 蘇軾 《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詩之二:“曾把四絃娛 白傅 ( 白居易 ),敢將百草鬭 吳王 。”

鬆勁

(1)

(2) 勁頭鬆懈下來

堅持到底,千萬別鬆勁

(3) 降低用力的程度,減少緊張狀態

同盟

(1) 古代諸侯國歃血為誓締結盟約。後泛指國與國、人與人共締盟約

四海同盟

(2) 共結盟約者。亦指為實現共同政治目標而結成的組織

民主大同盟

(3) 泛指密友。亦指同黨

解後

見“ 解逅 ”。

數數

(1).猶汲汲。迫切貌。《莊子·逍遙遊》:“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云:‘猶汲汲也。’ 崔 云:‘迫促意也。’”

(2).屢次;常常。《漢書·李陵傳》:“ 立政 等見 陵 ,未得私語,即目視 陵 ,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 漢 也。” 唐 白居易 《醉後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詩:“ 張賈 弟兄同里巷,乘閒數數來相訪。” 葉聖陶 《窮愁》:“然非數數遘也,故及午而餅猶未盡。”

雪色

(1).雪的顏色。 南朝 陳 徐陵 《春情》詩:“風光今旦動,雪色故年殘。”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資政侍郎雪後登看山亭》:“更臨危樹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極望一片雪色,浩無邊際。”

(2).指白色。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詩:“憶爾腰下鐵絲箭,射殺林中雪色鹿。”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下:“有一僧,每日在 黼 宅溝中流出雪色飯顆,漉出洗浄曬乾。”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滿目雪色長林,欣欣然迎我這萬里羈客。”

(3).雪將下時的景象。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三:“冷清清漫天的雪色,鎮著死神似的沉寂。”

送迎

(1).送往迎來。《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嘗過 樊將軍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稱臣。” 宋 王銍 《默記》卷中:“兩州送迎,旌旗舳艦,官吏錦繡,相屬於道。” 陳毅 《泗宿道中》詩:“暢遊根據地,沿途勞送迎。”

(2).指文筆的宕開與承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廻環,而有綴兆之位;歌聲靡曼,而有抗墜之節也。”

里堠

亦作“ 里候 ”。古時道旁分程記里所設的土堆,猶今之里程碑。《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二》:“自 幽州 至此無里候,其所向不知為南北。” 宋 蘇軾 《華陰寄子由》詩:“里堠消磨不禁盡,速攜家餉勞驂騑。”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州郡方域·里路》:“按 黃帝 游幸天下,而車以記里,疑道路之紀以里堠,起 軒轅 時也。”《遼史·地理志三》:“自此入山,詰曲登陟,無復里堠,但以馬行記日,約其里數。”

遠近

(1) 遠處和近處

遠近聞名

(2) 指距離的長短

(3) 指關係的親疏

行暮

比喻將近晚年。 晉 陸機 《嘆逝賦》:“世閲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

田家

(1) 農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2) 農夫

團欒

(1).猶檀欒。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永嘉綠嶂山》詩:“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

(2).圓貌。 唐 任華 《雜言寄杜拾遺》詩:“積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團欒。” 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詞:“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欒月?”

(3).指圓月。 宋 林逋 《又詠小梅》詩:“摘索又開三兩朵,團欒空繞百千迴。荒鄰獨映山初盡,晚景相禁雪欲來。”

(4).借指月光。 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回文五》詞:“月也異當時,團欒照鬢絲。”

(5).團聚。 唐 孟郊 《惜苦》詩:“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團欒。” 元 張養浩 《普天樂》曲:“山妻稚子,團欒笑語,其樂無涯。” 明 王韋 《玉漏遲》詞:“緬想此日家園,正兒女團欒。”

(6).環繞貌。 宋 范成大 《次韻平江韓子師見寄》:“有情碧嶂團欒繞,無數朱樓縹緲臨。”

(7).糰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紀吳中節物》詩:“捻粉團欒意,熬稃腷膊聲。”自註:“﹝團欒﹞,糰子。”

地爐

室內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墊壘磚石,中間生火取暖

屋後有一堆柴炭,拿幾塊來,生在地爐里。——《水滸傳》

新醅

新釀的酒。 唐 白居易 《問劉十九》詩:“緑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宋 陸游 《舍北搖落景物殊佳偶作》詩之五:“東隣膰肉至,一笑舉新醅。”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瓮頭白酒新醅潑,盌內黃虀坌醬和。” 李光 《深秋薄暮走訪秋葉長談痛飲》詩之二:“遮留舊雨試新醅,不賦秋聲話劫灰。”

泛舟

船行水上;坐船遊玩

泛舟洞庭湖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詩詞推薦

  • 送朱澹修休假南還

    沈守正明代〕王家珠樹三枝秀,少者先鳴駟馬還。鴻雁數行隨彩伏,蒹葭八月唱陽關。荊溪秋老文為石,鷲嶺楓丹錦是山。令譜
  • 薦黃平仲過雪岩以詩代簡

    姚勉宋代〕秀岩萬仞拔天起,劃堮剜垠爭怪詭。六花一夜積三尺,化作冰壺無表里。幼輿丘壑自不凡,何況有雪被此岩。天教
  • 頌古一○一首

    釋子淳宋代〕妙體堂堂相好全,青霄獨步躡金連。千華馴猶慵坐,弊垢襴衫豈肯穿。
  • 運河

    乾隆清代〕厹猶經古縣,窯口溯新灣。堤上看流注,雲邊辨往還。舳艫期用涉,名利孰長閒。憂隱黃淤後,瀹疏策正艱。
  • 移梅北隩和黃清表韻

    吳芾宋代〕自慚面目久塵埃,擬對冰姿一笑開。聞道前村連夜發,豈辭健步遠移來。
  • 漢地

    趙崇嶓宋代〕漢地文書密,胡天歲月深。但高蘇武節,不察李陵心。過雁西風急,荒台朔氣沉。同生不同恨,萬里一霑襟。
  • 謝趙使君豁租

    劉宰宋代〕長榜朱書又墨書,使君頒令豁逃租。一千里內歡聲滿,十數年來此事無。
    過浮雲宿七尺原文_過浮雲宿七尺的賞析_古詩文
  • 感昔

    陸游宋代〕神女祠前猿夜鳴,相公溪上草初生。重遊惟有西窗夢,一點燈青夢不成。
    過浮雲宿七尺原文_過浮雲宿七尺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嶽麓深固軒

    釋德洪宋代〕湘西峰頂寺,樓閣藏煙翠。危台占峰顛,小軒寄幽致。遊人常不到,石壁照溪邃。於世復何求,此生眠食耳。翛然
  • 江南潮災嘆七首·其三

    乾隆清代〕蘇松郡邑濱大海,民乏那堪遇凋瘵。一夕風濤多沒淪,南匯崇明首稱最。去歲淮揚河患重,胡乃災傷一時會。嗚呼
  • 飲百花洲四首

    黎廷瑞宋代〕歸鴉澹澹夕陽閒,窅窕樓台紫翠間。說向城中應不信,隔湖最好看芝山。
  • 人不易知

    鄭昉唐代〕如面誠非一,深心豈易知。入秦書十上,投楚歲三移。和玉翻為泣,齊竽或濫吹。周行雖有寘,殷鑑在前規。寅亮
    過浮雲宿七尺原文_過浮雲宿七尺的賞析_古詩文
  • 讀陶詩作

    林憲宋代〕吾觀淵明詩,了不在言賦。有如太和氣,周行不停駐。時與春為風,融夷物華布。而未見用力,萬物向榮處。時與
  • 雨夜

    戈濤清代〕涼氣入庭竹,瀟瀟聲作秋。應知今夜雨,頓長百泉流。淇水經前渡,蘇門憶昔游。十年彈指事,伏枕夢悠悠。
  • 謁金門·詠秋海棠

    李蒸明代〕蛩吟處。秋浸一池紅雨。昨夜闌乾扶得住。斷腸人慾去。只把芳心自吐。不管清寒擔誤。閒倚南樓催薄暮。倩誰支
  • 以詩句詠梅幽閒元不為人香

    方蒙仲宋代〕道不為人香,其如人競即。香外更多佳,人亦未易識。
    過浮雲宿七尺原文_過浮雲宿七尺的賞析_古詩文
  • 虞使君示春日喜雨六絕和韻

    程公許宋代〕記擘吟箋手欲皴,至今滿篋玉湖春。郢人妙質何曾死,乞與風斤運用神。
    過浮雲宿七尺原文_過浮雲宿七尺的賞析_古詩文
  • 山中

    乾隆清代〕一雨山中頓似秋,敕幾餘暇試為游。昨嫌坂色黃如濯,今攬岡容翠欲流。弗啻三農歌澤渥,應知萬物沐恩稠。更欣
  • 放言十首

    黃庭堅宋代〕弄水清江曲,採薇南山隅。當吾無事時,此豈不我娛。喬木好鳥音,天風韻虛徐。遐心游四海,萬里不須臾。回首
    過浮雲宿七尺原文_過浮雲宿七尺的賞析_古詩文
  • 題舊日所藏晉陶淵明採區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畫

    趙蕃宋代〕未必形模似,良由意象高。見山非得得,遇酒輒陶陶。蕪沒念三徑,飄零悲二毛。南征儻亡恙,歸老舊蓬蒿。
過浮雲宿七尺原文_過浮雲宿七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