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不辭長食力,幽棲已慣豈逃名

王佑詩三山樵者歌為湖廣僉事王子正賦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佑詩的《三山樵者歌為湖廣僉事王子正賦》

全文:
福州城裡三山好,聞爾采樵曾結廬。
每嘆為官出山早,何如習隱在山居。
山中喬木凌霜雪,清廟明堂嗟未得。
豈無松柏成棟樑,亦有椅桐中琴瑟。
我修我斧持我斨,清曉出門行路長。
初涉寒流度前澗,更攀危石上高崗。
崗頭遙望扶桑日,海底紅輪涌波碧。
照耀青天絕片雲,奔崖翠壁光相射。
黃鸝谷口鳴嚶嚶,白石峰陰同坐行。
辛苦不辭長食力,幽棲已慣豈逃名
大材當為時愛惜,朽朴由來足薪積。
許許寧知歌自悲,**遠聽聲何急。
日斜樵伴邀同歸,萬壑千岩行者稀。
薄靄餘霏昏竹徑,斜陽返照入荊扉。
當時自分貧亦足,與世相違謝榮辱。
玉局時來石上看,青編夜照薪餘讀。
明時搜士遍丘園,束帛徵求忽到門。
金馬玉堂親召見,繡衣鐵鉞遠旬宣。
山中白雲隨共住,甚欲還山不能去。
芳草應迷行徑蹤,綠蘿長覆棲閒處。
吁嗟窮達在人生,俛仰興懷感慨並。
傅說旁求從版築,阿衡聘起自躬耕。
古來出處有如此,豈但於今應時起。
報效垂休竹帛間,還歸重臥雲蘿里。

王佑詩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辛苦

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艱難困苦

辛苦遭逢。——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不辭

樂意去乾,不辭讓或不推辭

不辭勞苦

食力

(1).靠勞動生活。《國語·晉語四》:“庶人食力。” 宋 蘇軾 《糴米》詩:“知非笑昨夢,食力免自愧。” 清 顧炎武 《刈禾長白山下》詩:“食力終全節,依人尚厚顏。”

(2).指靠勞動生活的人。《禮記·禮器》:“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 鄭玄 註:“食力,謂工、農、商也。” 陳澔 集說:“食力,自食其力之人,農、工、商賈,庶人之屬也……禮不下庶人,故無食數,飽即止也。”

(3).靠租稅生活。《禮記·曲禮下》:“問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 孔穎達 疏:“食力,謂食民下賦稅之力也。”

(4).糧食和人力。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章昭達墓志銘》:“ 周迪 資其食力,更事窺窬。” 唐 司空圖 《復安南碑》:“撲魅驅貍,潛消沴氣,農商並勸,食力兼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平定回部本末》:“今 霍集占 困守危城,食力已盡。”

(5).指腹中有食物而產生的氣力。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不是我無食力身軀閃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逃名

(1).逃避聲名而不居。《後漢書·逸民傳·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聞,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圖 《歸王官次年作》詩:“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龐樹柏 《寄懷俞養浩先生》詩:“逃名儻悔才為累,畏俗無如酒最宜。”

(2).逃脫罪名。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自夫子之修《春秋》也,蓋他邦之篡賊其君者有三,本國之弒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王佑詩名句,三山樵者歌為湖廣僉事王子正賦名句

詩詞推薦

辛苦不辭長食力,幽棲已慣豈逃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