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佚名的《搗練子》
全文:
林下路,水邊亭。
涼吹水面散餘酲。
小藤床、隨意橫。
暗記得、舊時經。
翠荷鬧雨做秋聲。
恁時節、不怕聽。
參考注釋
下路
(1).前方;路邊。《韓非子·十過》:“ 韓 使人之 楚 , 楚王 因發車騎陳之下路,謂 韓 使者曰:‘報 韓君 言弊邑之兵今將入境矣。’”《南史·謝靈運傳》:“後 秦 郡府將 宋齊 受使至 塗口 ,行達 桃墟村 ,見有七人下路聚語,疑非常人,還告郡縣,遣兵隨 齊 掩討禽之。” 元 宮大挺 《七里灘》第三折:“見旗幟上月華日精,諕的些居民從速風迸,呈百般的下路潛藏無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
(2).猶言下江,指 長江 下游的地方。《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行走。”《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他有個妹子,嫁與下路人,住在 前門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宦成 聽見那兩個戴方巾的説的都是些 蕭山縣 的話--下路船上,不論甚么人,彼此都稱為‘客人’。”
(3).路為 宋 、 金 、 元 行政區劃名, 元 定轄區戶數在十萬以下者為下路。《元史·選舉志一》:“﹝ 至元 六年﹞十二月,中書省定學制頒行之,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參見“ 上路 ”。
邊亭
(1).邊地的亭。亭是 秦 漢 時鄉以下的一種行政機構。 漢 賈誼 《新書·退讓》:“ 梁 之邊亭與 楚 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 梁 之邊亭劬力而數灌,其瓜美。”
(2).邊地的驛亭。 唐 陳子昂 《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己》詩:“孟秋首歸路,仲月旅邊亭。”
(3).邊地的亭燧、亭障。《後漢書·銚期王霸等傳論》:“且臨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請符以立信, 胡貊 數級於郊下,至乃臥鼓邊亭,滅烽幽障者將三十年。” 晉 張載 《雜詩》之七:“長鋏鳴鞘中,烽火列邊亭。” 南朝 宋 鮑照 《代出自薊北門行》:“羽檄起邊亭,烽火入 鹹陽 。” 唐 賀朝 《從軍行》:“烽沉灶滅靜邊亭,海晏山空肅已寧。”
(4).泛指邊疆。《舊唐書·東夷傳·百濟》:“比夫流血邊亭,積屍疆埸,耕織並廢,士女無聊,豈可同年而語矣。” 唐 王晙 《謝追赴大禮表》:“今長 河 始冰,大漠初雪,邊亭有賊,今正其時。”
佚名名句,搗練子名句